[发明专利]一种米饭的加工方法以及加工米饭的锅具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22231.1 申请日: 2016-01-13
公开(公告)号: CN105455626B 公开(公告)日: 2018-08-14
发明(设计)人: 王忠 申请(专利权)人: 王忠
主分类号: A47J27/04 分类号: A47J27/04;A47J36/16;A47J36/24;A23L5/10
代理公司: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代理人: 巩固
地址: 100083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米饭 加工 方法 以及
【说明书】:

发明提供的一种米饭的加工方法以及加工米饭的锅具,目的是是依据中医理论,在蒸煮前浸泡和短暂沸煮大米,将大米中的湿气根据物以类聚、同气相求的吸引力法则充分溶出于水中,同时尽量减少大米中淀粉和其他营养成分的流失。本发明加工米饭的锅具包括用于盛水的外锅、设于外锅内且外锅内的水能浸入其内的用于盛米的盛装器具,所述盛装器具透水透气但不能透过米粒,还包括分离结构,用于待盛装器具所盛米在外锅内所盛水煮开产生米汤后,将米与米汤分离;以及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启动所盛水被煮开前,控制盛装器具内盛的米浸泡一段时间,并控制加热煮开一段短暂时间,在分离结构将米水分离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将米蒸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米饭的加工方法以及加工米饭的锅具,也适用于加工类似米饭的其他食物。

背景技术

“民以食为天”,米饭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主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现代生活节奏快,家用电器的普遍应用为人们带来了便捷的生活方式,电饭锅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米饭加工的主要方式。电饭锅是将米和水按一定比例置于锅内,盖上锅盖后利用电加热的方式将米加工成米饭,一键式解决了米饭加工的问题,十分便捷。

但是人们没有注意到用电饭锅加工米饭的弊端:

第一个弊端就是湿气。湿气是健康的大敌。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时轻则使人易疲劳,湿气增加脾胃负担后还容易罹患代谢疾病(中医所说的脾包括了胰脏)。稻米生长在水里,本身携带着浓厚的水的信息,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湿气”。如前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的传人、著名健管家、中医专家武国忠先生就曾在其著作、由吉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医济世系列丛书中指出: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最主要大敌,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而稻米中的湿气如果在米饭加工过程中不予适当处理则会严重影响健康。我们现在做饭,往往是用电饭锅,把米和水按适当的比例配好,放到锅里,加热一直煮到米饭成形,中间不做任何处理,湿气一直存留在米饭中。“脾苦湿”,带有大量湿气的米饭吃到胃里,增大了脾的运化难度,使人很快就能把肚子吃到有撑胀感,而湿气也滞留在人体内了,危害无穷。所以米饭加工过程中如何巧妙将湿气去除就十分重要。

第二个弊端就是电饭锅加工出来的米饭软黏,导致人们在吃饭不充分咀嚼,不利于消化吸收。大米成分中约三分之二是淀粉,传统电饭锅煮米饭的方式会导致大米中淀粉先大量溶出于水中,在高温作用下淀粉糊化、凝胶化,然后随着水分的收干这些糊化和凝胶化了的淀粉又会回吸依附于大米表层,导致米饭软黏。而食物消化是两个过程:依靠消化系统运动的机械性消化和体内消化酶参与作用的化学性消化来完成。人体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大量消化酶,可促进食物中糖、脂肪、蛋白质的水解,由大分子物质变为小分子物质,以便被人体吸收利用。在咀嚼食物的时候口腔和胃就会分泌富含消化酶的唾液和消化液,这些酶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十分重要。如果咀嚼不充分、进食过快,分泌的消化酶会严重不足,会影响消化,还会导致餐后血糖升得高、升得快,即所谓的血糖生成指数(GI)高。长期进食GI高的食物会导致血糖波动大、胰岛功能损伤,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者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下降,即产生胰岛素抵抗。久而久之,逐渐无法将血糖降至正常范围,即糖耐量受损,最终导致糖尿病等代谢疾病。

哈佛大学一个研究团队2012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一篇论文分析了吃白米饭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联。该论文纳入研究人数达35万余人,追踪4-22年。研究显示中国人和日本人每天吃3-4份白米饭(每份相当于158克),他们中吃白米饭最多的人和最少的人相比,糖尿病发生危险增加55%;而美国人每周只吃1-2份白米饭,吃白米饭最多的人和最少的人相比糖尿病发生风险只增加12%。研究结果表明,白米饭消耗越多,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越高,每天增加一份白米饭,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增加1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忠,未经王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22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