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剥线打端塞壳机无效
申请号: | 201610021404.8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0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宗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宗智辉 |
主分类号: | H01R43/048 | 分类号: | H01R43/048;H01R43/05;H01R43/052;H01R43/05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剥线打端塞壳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材加工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全自动剥线打端塞壳机。
背景技术:
现在的电子产品都会涉及到电子元器件与电路板之间的排线连接,该排线可 直接插接使用,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该排线包括有一胶壳以及多根与胶壳固定的 导线,其中,该导线一端设置有焊锡,另一端设置有端子,且该端子套塞于胶壳 中,以形成排线。
在现有技术中,制作这样的排线基本上都在采用人工操作:将导线剪成规定 的长度,然后将导线的两端进行剥皮使导线裸露,然后再对导线的两端的裸露端 进行拧紧,然后对导线的一端蘸取锡液,再对导线的另一端打端子,最后且在端 子上套塞胶壳,在将多根导线装在一个胶壳中后,从而实现导线加工,组装形成 排线。
现有的这种技术还存在的缺点在于:采用人工操作,对于长度较短的导线来 说,操作十分麻烦、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此外,由于电子元器件与电路板 之间的导线实在太多,而且目前这样的处理工序基本上是依靠人工来完成,工作 效率极低,以致根本不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因此,亟须生产处相关的自动 化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剥线打端塞壳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全自动剥线打端塞 壳机包括:一机座;前端XY轴送线装置,其包括安装于机座上的XY移动座、若 干组安装于XY移动座上的第一送线机构;前端剥线扭线装置,其安装于前端XY 轴送线装置对面;沾助焊剂沾锡装置,其安装于前端剥线扭线装置旁侧,并与所 述前端XY轴送线装置对接;后端剥线装置,其安装于机座上;打端装置,其包 括安装于机座上并位于后端剥线装置旁侧的打端机构以及安装于打端机构上的 摆臂送料机构;三轴塞胶壳装置,其安装于机座上,并位于打端装置旁侧;用于 对所述后端剥线装置、打端装置及三轴塞胶壳装置送线的后端送线装置,其安装 于后端剥线装置、打端装置及三轴塞胶壳装置旁侧。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轴塞胶壳装置包括有:安装于机座上 的支座、安装于支座上的换向机构、安装于换向机构旁侧的胶壳定位机构、安装 于胶壳定位机构旁侧并用于对胶壳定位机构传送胶壳的胶壳送料机构以及用于 将打端后的线材插塞入所述胶壳定位机构中定位的胶壳中的三轴机械手,该三轴 机械手与所述后端送线装置对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旋转座、安装于旋转座上 的换向夹以及安装于支座上用于驱动旋转座转动的第一电机组件;所述胶壳定位 机构包括一胶壳定位座以及用于驱动该胶壳定位座转动的第二电机组件,该胶壳 定位座中形成有容置胶壳的容置槽,且该胶壳定位座前端设置有贯穿容置槽并供 线材插入的插口,该胶壳定位座侧边设置有贯穿容置槽并与所述胶壳送料机构对 接的进料口。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胶壳送料机构包括有安装于支座上并相 互对接且垂直的第一、第二进料轨、安装于第一进料轨中的送料杆、安装于第二 进料轨旁侧并可伸入第二进料轨中的推杆以及分别用于驱动该送料杆及推杆移 动的第一、第二驱动机构,该第二进料轨与所述胶壳定位机构对接;所述送料杆 下端还设置有与胶壳适配的限位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轴塞胶壳装置还包括有下料机构,该 下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支座上并位于胶壳定位机构旁侧的下料推块、用于驱动下料 推块上下移动的下料气缸以及安装于胶壳定位机构下方的下料斗。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轴机械手包括有一机械手机子以及安 装于支座上并用于驱动机械手机子在X、Y、Z轴方向移动的三轴驱动系统。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每组第一送线机构均包括安装于XY移动座 上的进线座组件和出线座组件以及安装于进线座组件和出线座组件之间的送线 组件,该出线座组件包括有一固定于XY移动座上的固定座以及安装于固定座下 端的活动座和安装于XY移动座中并用于驱动活动座相对固定座向下摆动的第一 气缸组件,该活动座具有供线材穿出的出线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宗智辉,未经宗智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14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