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0877.6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6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晶珠;毛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坤健创新药物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44 | 分类号: | C12Q1/68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韦庆文 |
地址: | 518063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曲霉毒素 上清液 种检测 双氧水 氯化血红素溶液 提取液混合 大型仪器 待测样品 定量检测 定性检测 恒温反应 室温孵育 无色底物 荧光染料 还原态 抽提 孵育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有黄曲霉毒素B1的待测样品与黄曲霉毒素B1提取液混合,离心并抽提上清液;(2)将所述上清液与DNA传感器溶液、DNA聚合酶混合并孵育;(3)加入氯化血红素溶液,室温孵育后加入ABTS还原态无色底物和双氧水。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无需大型仪器设备,成本低。恒温反应,能够实现肉眼的定性检测,也能够实现定量检测,并且,无需荧光染料,大大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在天然食物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危害性也最强。
目前已有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主要有:
(1)薄层层析法
薄层层析是在黄曲霉毒素研究方面应用最广的分离技术。自1990年它被列为AOAC(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s)标准方法,该方法同时具有定性和定量分析黄曲霉毒素的功能。
(2)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与薄层层析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二者互相补充。通常用TLC进行前期的条件设定,选择适宜的分离条件后再用LC进行黄曲霉毒素的定量测定。
(3)免疫化学分析方法
利用具有高度专一性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设计的黄曲霉毒素的免疫分析方法也是常用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这类方法通常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方法,酶联免疫法和免疫层析法,它们均可以对黄曲霉毒素进行定量测定。
但是这些方法成本高,并且需要使用大型昂贵的仪器,操作繁琐。
核酸适配体是一段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或者是XNA(核酸类似物)序列。通常是利用体外筛选技术——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从核酸分子文库中得到的寡核苷酸片段。核酸适配体能与目标物质高特异性、高选择性地结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
DNA传感器以DNA为敏感元件,通过换能器将DNA与其他物质之间作用的生物学信号转变为可检测的光、电、声波等物理信号。近年来,DNA传感器在基因诊断、环境监控、药物研究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受到广泛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黄曲霉毒素B1的待测样品与黄曲霉毒素B1提取液混合,离心并抽提上清液;
(2)将所述上清液与DNA传感器溶液、DNA聚合酶混合并孵育;
(3)加入氯化血红素溶液、HEPES缓冲溶液,室温孵育后加入ABTS还原态无色底物和双氧水;
其中,所述DNA传感器溶液包括DNA传感器、RCA反应液和dNTP溶液,
所述DNA传感器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坤健创新药物研究院,未经深圳市坤健创新药物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08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