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切向静电力驱动的三层结构硅微陀螺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18610.3 | 申请日: | 2016-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40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 发明(设计)人: | 肖定邦;吴学忠;李圣怡;侯占强;陈志华;李文印;王兴华;胡启俊;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C19/56 | 分类号: | G01C19/56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3008 | 代理人: | 赵洪,谭武艺 |
| 地址: |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砚瓦池正街4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静电力 驱动 三层 结构 陀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微机械陀螺,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切向静电力驱动的三层结构硅微陀螺。
背景技术
硅微机械陀螺一般由支撑梁和质量块组成,多采用静电驱动、电容检测的形式。硅微机械陀螺包括两个模态:驱动模态和检测模态。质量块在静电力的作用下沿驱动轴方向做简谐振动,称为驱动模态;当在角速度输入方向存在角速度信号时,由哥氏力效应产生的哥氏力使得质量块在检测轴方向产生振动,称为检测模态。检测模态检测电容变化,电容变化量与输入角速度和驱动模态振幅成正比,通过自动增益控制实现驱动模态的恒幅振动,这样便可以通过测量检测模态电容变化量来反应出输入角速度大小。
对于无限大平行板电极,利用虚位移原理,可得平行板间的静电力大小如式(1)所示;
式(1)中,ε为介电常数,A为电极面积,V为极板间的电压差,d0为电极间距离,力的方向为垂直于极板方向,可将此方向称为法向。
若忽略边缘效应,式(1)也可应用于有限大小的平行板,此时A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如图1所示。当两极板非正对但仍有正对面积时,会产生两个方向的静电力,如图2所示,静电力的大小分别如式(2)所示;
式(2)中,Fn为法向静电力,Fr为切向静电力,其余各参数与式(1)中相同。根据式(2)可以看出,法向静电力仍然与极板的正对面积成正比,而切向静电力只与极板的宽度b有关,而与极板间的重叠宽度a没有关系。基于上述发现,如何利用静电力的这种切向效应来驱动陀螺工作,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驱动振幅不受电容间隙限制、结构对称性好、受空气阻尼影响小、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的基于切向静电力驱动的三层结构硅微陀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86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