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酸菌饮料保质期质量检测传感器及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17614.X | 申请日: | 2016-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6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 发明(设计)人: | 杨炳坤;刘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石龙津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3577 | 分类号: | G01N21/3577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朱晓光 |
| 地址: | 5233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乳酸菌饮料 动镜 红外光信号 气流腔 模组 气室 质量检测传感器 保质期 进气口 变质 存储和处理 变质气体 光接收器 连接底座 气室内部 体积膨胀 外力驱动 微处理器 出气口 出射光 反射镜 光线射 入射光 种检测 状态时 传感器 检测 溢出 转动 直观 量化 阻挡 返回 | ||
一种乳酸菌饮料保质期质量检测传感器及检测方法,传感器包括一气室,所述气室内部是气流腔,气室连接底座;气室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气室的另一侧设置一动镜,动镜能够在外力驱动下转动;一红外光信号模组,设置在动镜外侧,在动镜的第一状态时,动镜上的两45°的反射镜不阻挡红外光信号模组的入射光,光线射入气流腔之中,从气流腔中返回的出射光由红外光信号模组中的光接收器接收;接收的信号由微处理器进行存储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进行显示。本发明提供了除了根据产品的色泽、气泡、体积膨胀、气味、口感来判断乳酸菌饮料变质之外的一种检测手段,量化了变质气体溢出浓度与乳酸菌饮料变质的关系,本发明直观,准确地提供了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特别涉及利用光学方法测定不同气体对特定频率光线吸收值不同的原理二制成的气体传感器,尤其是检测变质的乳酸菌饮料所溢出的气体的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乳酸菌饮料出厂一般不保存太久的时间,通常在15天以内应该售出,过期的饮料不适合饮用。
申请人所生产的乳酸菌饮料采用特殊的配方和特殊的工艺之后,保存期可以延长2个月,品质保持不变,虽然该产品可以有较长的保质期,但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取一定数量的样品留存进行测试,由于没有专业的品质检测仪器,所以一般是根据产品的色泽、气泡、体积膨胀、气味、口感来判断,所以希望有一种专门的仪器来用定量指标来测定保存一定时间的乳酸菌饮料的品质。
现有技术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人工根据产品的色泽、气泡、体积膨胀、气味、口感来判断乳酸菌饮料的品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乳酸菌饮料保质期质量检测传感器及检测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缺乏专业仪器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设计制造一种乳酸菌饮料保质期质量检测传感器,包括:
一气室,所述气室内部是气流腔,气室连接底座;
气室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气室的另一侧设置一动镜,动镜能够在外力驱动下转动大于10°,小于90°的角度,动镜面朝气流腔的一侧是平面镜,另一面设置45°的第一斜面镜和第二斜面镜;
一红外光信号模组,设置在动镜外侧,在动镜的第一状态时,动镜上的两45°的反射镜不阻挡红外光信号模组的入射光,光线射入气流腔之中,从气流腔中返回的出射光由红外光信号模组中的光接收器接收。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凹面镜,所述底座与气室连接之处有旋接螺纹。
红外光信号模组包括红外LED、滤光片、光学准直器,所述红外LED射出的红外光经滤光片滤光,射入光学准直器,一束Φ0.5mm~Φ2mm的光线从光学准直器射出。
所述滤光片透过的红外光的波长为8.7µ m。
动镜被外力驱动旋转到第二状态时,动镜上的45°的第一斜面镜阻挡红外光信号模组的入射光,光线射入第一斜面镜,折射到45°的第二斜面镜,再射入红外光信号模组中的光接收器。
根据上述传感器而实现的一种乳酸菌饮料保质期质量检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S1、首先设置一气室,所述气室内部是气流腔,气室连接底座,在底座上设置凹面镜;在气室上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
S2、然后在气室的另一侧设置一动镜,动镜能够在外力驱动下转动大于10°,小于90°的角度,动镜面朝气流腔的一侧是平面镜,另一面设置两45°的反射镜;
S3、然后在动镜的外侧设置一红外光信号模组,在动镜的第一状态时,动镜上的两45°的反射镜不阻挡红外光信号模组的入射光,光线射入气流腔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石龙津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石龙津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76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