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7358.4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5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瑛;邱展业;柯俊华;薛善乐;柯典闪;张学曦;蔡树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张丽瑛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8;A61K3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风痰上扰型 眩晕 外用 中药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眩晕的外用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历代经典对眩晕的认识各自不同:认为本证的病因病理,有因外邪致病,有因内因肝风、内火、体质虚弱等有关。清·陈修园总结为“风”、“火”、“痰”、“虚”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历代医家皆有“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之论点。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丹溪心法·头眩》中则强调“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提出了痰水致眩学说。“百病皆为痰作祟”。机体气机失调、气化失常,则痰湿阻滞;阴阳不能正常维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风火挟痰上冲,上扰清窍,蒙蔽清阳则发为眩晕。
《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言:“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素问·至真要大论》则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因此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或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可发为眩晕。
本病乃是本虚标实之证,多由虚实兼杂合而为病。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发作常有几方面因素,或平素体内风痰湿偏盛;或感受外邪、外风扰动、体内水饮上泛清窍,故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或情志不畅,肝气不调,肝风内动,挟痰上扰清阳,发为眩晕。
风痰上扰型眩晕与现代医学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卒中先兆等病相关。发病往往结合颈椎动脉供血不足,交感神经受刺激等多种复杂因素。本病病情复杂,发无定时,发则坐卧难安、痛苦不堪;甚则呕吐、耳鸣;有时药物难以施食,无法奏效。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及其使用方法。本组方以外用形式给药,诸药合用,标本兼治;以辛散之力刺激局部穴位,激发经气运行,有“开穴”之用,达到开通经穴,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其“祛风、化痰、补虚”的治疗作用。同时兼顾上、中、下三焦通道,通过疏利三焦而达效,即天麻平抑上焦之气逆,石菖蒲开辟中焦秽浊之气,泽泻渗利下焦之湿气。
本发明的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6味中药制备而成:天麻,白附子,磁石,石菖蒲,泽泻,生姜。
本发明的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0~20份,白附子4~8份,磁石20~40份,石菖蒲6~18份,泽泻10~20份,生姜6~18份。
优选地,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5份,白附子6份,磁石30份,石菖蒲12份,泽泻15份,生姜12份。
优选地,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1份,白附子5份,磁石23份,石菖蒲8份,泽泻12份,生姜7份。
优选地,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3份,白附子7份,磁石26份,石菖蒲10份,泽泻13份,生姜10份。
优选地,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4份,白附子6份,磁石28份,石菖蒲11份,泽泻15份,生姜13份。
优选地,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5份,白附子6.5份,磁石29份,石菖蒲13份,泽泻16份,生姜11份。
优选地,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6份,白附子7份,磁石33份,石菖蒲15份,泽泻17份,生姜14份。
优选地,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8份,白附子7.5份,磁石35份,石菖蒲16份,泽泻18份,生姜15份。
优选地,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9份,白附子8份,磁石38份,石菖蒲18份,泽泻19份,生姜17份。
上述的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的使用方法为:将外用中药组方制作成外用贴敷,贴敷风池穴和翳风穴等穴位,以其穴性相合,能治风止眩。
中医“眩晕”一病,以“风、痰、虚”为其主要病因病机特点。中医历代医家皆有“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之论点。
故而,本组方着眼于“风、痰、虚”三病因病机特点,从组方配伍入手。
其中,白附子、天麻、磁石三味主治风:
天麻平肝熄风化痰之力尤佳;辅以磁石潜阳熄风,稳定神经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张丽瑛,未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张丽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73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