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7358.4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5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瑛;邱展业;柯俊华;薛善乐;柯典闪;张学曦;蔡树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张丽瑛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8;A61K3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风痰上扰型 眩晕 外用 中药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白附子,磁石,石菖蒲,泽泻,生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0~20份,白附子4~8份,磁石20~40份,石菖蒲6~18份,泽泻10~20份,生姜6~18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5份,白附子6份,磁石30份,石菖蒲12份,泽泻15份,生姜12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1份,白附子5份,磁石23份,石菖蒲8份,泽泻12份,生姜7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3份,白附子7份,磁石26份,石菖蒲10份,泽泻13份,生姜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4份,白附子6份,磁石28份,石菖蒲11份,泽泻15份,生姜13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5份,白附子6.5份,磁石29份,石菖蒲13份,泽泻16份,生姜11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6份,白附子7份,磁石33份,石菖蒲15份,泽泻17份,生姜14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8份,白附子7.5份,磁石35份,石菖蒲16份,泽泻18份,生姜15份。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外用中药组方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外用中药组方制作成外用贴敷,贴敷风池穴和翳风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张丽瑛,未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张丽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735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