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标准数据元素统一约束的可视化建模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6240.X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7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覃征;张任伟;王国龙;崇昊;熊渴翔;李胜男;杨晓;徐凯平;叶文文;李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1 | 分类号: | G06F16/21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标准 数据 元素 统一 约束 可视化 建模 平台 | ||
1.一种基于标准数据元素统一约束的可视化建模平台,所述标准数据元素是指具有多态性和复合属性支持的数据元素,由不同属性及属性描述键值对组成,在不同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具有统一形式,能够导出为不同数据库管理系统具体实现;所述统一约束是对不同数据模型元素属性类型的集合,是对模型元素的属性类型和属性值的约束,所述约束是统一的,是数据元素种类的区分标准,所述统一是指对不同目标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同标准数据元素的属性类型一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化建模平台包括数据交换层、模型层、运算控制层以及视图层,其中:
所述数据交换层:执行与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的数据交换功能;
所述模型层:位于模型层的是经过统一约束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由模型元素构成;
所述运算控制层:包括模型构建模块、模型维护模块、模型存储模块、模型加载模块和模型实例化模块,分别执行模型构建、模型维护、模型存储、模型加载和模型实例化的功能,所述模型存储表示存储模型的数据信息和图形信息的过程,所述模型加载表示所述平台将存储的模型的数据信息和图形信息读取到所述视图层,以供用户进行查看,编辑,保存操作,其中所述模型实例化是指导出数据模型到数据库;
所述视图层:位于视图层的是所述模型元素对应的图形对象,所述图形对象包含模型元素显示的相关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标准数据元素统一约束的可视化建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模型包括概念模型、物理模型以及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转换模型,所述概念模型是经过统一约束的由标准数据元素组成的模型;所述物理模型是经过统一约束并由模型元素组成的适应多目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所述转换模型通过双向映射表的形式对应存储了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转换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标准数据元素统一约束的可视化建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元素是数据模型中建模元素的最小组成单位,由元素属性具体描述,在所述概念模型中有概念和关系两种,每一个模型元素都对应视图层中的一个图形对象,标准数据元素在建模平台模型加载阶段被解析成模型元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标准数据元素统一约束的可视化建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构建包括四种方式:从数据库抽取生成数据模型,从模型文件生成数据模型,从标准数据元素生成数据模型,从公共模型库读取模型文件生成数据模型;所述模型维护是指用户可以可视化地生成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并相互转换,生成、拖拽模型元素并修改数据元素属性,同时编辑多个模型;所述模型存储是指所述可视化建模平台将所述数据模型中的模型元素按照统一约束和标准数据元素要求写入本地模型文件中;所述模型加载是指所述可视化建模平台解析模型文件获得所述数据模型中标准数据元素和统一约束后生成所述模型元素的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标准数据元素统一约束的可视化建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数据模型到数据库是指将模型中模型元素按照统一约束和标准数据元素解析成目标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元素,包括两种方式:生成数据库创建和删除的脚本,直接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执行数据库安装和删除操作;所述模型构建方式中,公共模型库是模型仓库,用户在该模型仓库中下载存储的数据模型或者上传自己制作的数据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标准数据元素统一约束的可视化建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本是指针对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的脚本,能够在所述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直接执行;其中所述直接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执行数据库安装和删除操作是指将模型中的所述模型元素的变化生成对应目标数据库管理系统可执行的脚本并自动执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标准数据元素统一约束的可视化建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化是指所述标准数据元素的添加、删除、属性类型更新、属性值更新四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62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