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节能优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5826.4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2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董从贤;李来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广海叉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2 | 分类号: | H01M2/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2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节能 优化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节能优化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还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连接第一电极,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第一超导装置,第二电极连接若干第二超导装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填充物质,所述第一超导装置及第二超导装置设置于填充物质内,本发明汽车节能优化装置能够提高蓄电池的利用效率,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从而提高汽车的节能环保性能,在汽车发动机点火过程种,使电流更加平稳,电压及波形控制较为均衡,从而大幅度实现节油,达到2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节能优化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Blade Electric Vehicles,BEV)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多种形式。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是利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实质上是纯电动汽车的一种,主要区别在于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不同。一般来说,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化学反应所需的还原剂一般采用氢气,氧化剂则采用氧气,因此最早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多是直接采用氢燃料,氢气的储存可采用液化氢、压缩氢气或金属氢化物储氢等形式。目前来说,在该领域尚且普遍存在着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能源利用率低、环保性能差的问题,不利于汽车的续航。
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发明,特再提供一种汽车节能优化装置,能够提高蓄电池的利用效率,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从而提高汽车的节能环保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节能优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能源利用率低、环保性能差的问题,不利于汽车的续航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节能优化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还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连接第一电极,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第一超导装置,第二电极连接若干第二超导装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填充物质,所述第一超导装置及第二超导装置设置于填充物质内。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第一超导装置与第二超导装置之间通过隔板间隔。
优选的,所述第一超导装置共一组,第二超导装置共四组。
优选的,所述第一超导装置包括一片状的安装部,安装部上一端连接有导线,另一端连接有并排设置的若干超导片,超导片上设置有若干发生孔,超导片及安装部套设有固定部。
优选的,所述超导片共四片。
优选的,所述安装部包括一安装孔及与安装孔导通的嵌入缝隙,导线通过嵌入缝隙伸出于安装孔,且安装孔上设置有铆钉。
优选的,所述导线靠近于所述安装部且伸出于安装部一端外部表面设置有绝缘包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超导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四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超导装置包括一超导片,超导片上设置有若干发生孔,超导片靠近壳体一端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导线;所述第二超导装置包括一超导片,超导片上设置有若干发生孔,超导片靠近壳体一端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广海叉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潍坊广海叉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58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