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损耗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5835.5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7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罗文勇;刘志坚;李伟;杜城;柯一礼;雷琼;严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锐光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2 | 分类号: | G02B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损耗 光子 晶体 光纤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损耗光子晶体光纤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一根高纯芯棒,经外喷、烧结形成中心石英层,高纯芯棒进而形成中心芯棒;以所述中心芯棒为靶棒,在其外围沿圆周方向均匀放置若干第一靶棒,经外喷、烧结形成第一石英层,然后依次向外围设置至最后一层的第N靶棒(N>=1),外喷、烧结完毕,其中靶棒的层数与所加工的光纤的石英层的层数相同,各层的靶棒数目与各石英层的孔数相同;接续尾管,采用气压控制拉制成光子晶体光纤。本发明,可高效率、低成本的大规模制造低损耗光子晶体光纤,使制得的光纤具有良好的衰减特性和超强的弯曲不敏感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制造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低损耗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子晶体光纤的衰减性能一直是困扰其广泛应用的难题,理论上光子晶体光纤具有很低的衰减实现潜力,对于基于全反射导光机理的实心光子晶体光纤,理论上也可通过降低掺杂量和减小芯包界面应力来降低光纤的衰减,但是实际研制的光子晶体光纤的衰减仍远高于常规通信单模光纤,难以达到常规光纤工艺研制的通信单模光纤水平,这与光子晶体光纤的实现工艺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当前光子晶体光纤的研制主要采用毛细管堆积法,这种方法很容易在毛细管堆积的过程中引入杂质,导致光纤的衰减偏高;也有采用钻孔法制备简单结构的光子晶体光纤,但在钻孔的过程中,孔壁内侧易受污染,并向内部渗透,导致光纤的衰减偏高。而且,这些工艺都无法制造较大尺寸的多孔光子晶体光棒,单根光棒拉制的长度也受到限制,难以达到常规光纤工艺可实现的单根光棒拉丝长度达1000km以上的大规模光纤产业化的要求。
传统的OVD(Outside Vapour Deposition,外部化学气相沉积法)工艺,采用竖式或卧式,在一根靶棒周围用喷灯将经化学反应后形成的二氧化硅粉末沉积到靶棒外围,然后进行烧结,形成光纤预制棒,但还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供参考实现多靶多层外喷。
由此可见,目前的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方法存在衰减偏高、无法实现高性能、大尺寸制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方法存在衰减偏高、无法实现高性能、大尺寸制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低损耗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一根高纯芯棒,经外喷、烧结形成中心石英层,高纯芯棒进而形成中心芯棒,
以所述中心芯棒为靶棒,在其外围沿圆周方向均匀放置若干第一靶棒,经外喷、烧结形成第一石英层,然后依次向外围设置至最后一层的第N靶棒(N>=1),外喷、烧结完毕,其中靶棒的层数与所加工的光纤的石英层的层数相同,各层的靶棒数目与各石英层的孔数相同,
接续尾管,采用气压控制拉制成光子晶体光纤。
在上述一种低损耗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高纯芯棒由二氧化硅组成,或为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锗的混合物。
在上述一种低损耗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方法中,采用OVD工艺对所述中心芯棒、第一靶棒…第N靶棒进行外喷,所述中心石英层、第一石英层…第N石英层为二氧化硅。
在上述一种低损耗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方法中,拉制成光纤后在光纤外围涂覆保护材料。
在上述一种低损耗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方法中,所加工的光纤的石英层为6孔,包括第一石英层,第一靶棒的数目为6。
在上述一种低损耗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方法中,所加工的光纤的石英层为9孔,包括第一石英层和第二石英层,第一靶棒和第二靶棒的数目分别为3和6。
在上述一种低损耗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方法中,所加工的光纤的石英层为12孔,包括第一石英层、第二石英层和第三石英层,第一靶棒、第二靶棒和第三靶棒的数目分别为3、3和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锐光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锐光信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58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