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车门的门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90001007.3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9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牧野祯之;柴山智志;石黑裕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B85/02 | 分类号: | E05B85/02;B60J5/00;E05B77/34;E05B7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洋,青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门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装于车门的门闩装置。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种门闩装置的一个例子。该门闩装置中,金属制的第一基座部件(基板)与金属制的第二基座部件(罩板)之间组装有构成要素。第一基座部件为了接纳撞击器而具备开口形成的撞击器容纳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0251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门闩装置中,假定进入第一基座部件的撞击器容纳槽的状态的撞击器在与进入方向交叉的方向(朝向第二基座部件的方向)被施力的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于承受从撞击器输入的输入载荷的构造。因此,以往一般采用增加第二基座部件的板厚来提高强度并利用该第二基座部件承受来自撞击器的输入载荷的构造。然而,在这样的构造中,将增加第二基座部件整体的板厚,致使门闩装置的重量增加并且使成本变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完成的,其目的之一是提供在被组装于车门的门闩装置中有效承受来自撞击器的输入载荷而不过度增加装置重量的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门的门闩装置包含第一基座部件、闩锁、第二基座部件以及载荷承载结构。第一基座部件是具有供撞击器进入而构成的撞击器容纳槽的金属制的部件。闩锁构成为能够以组装于第一基座部件的闩锁转动轴为中心,向与撞击器啮合的啮合方向以及解除与撞击器的啮合的啮合解除方向这两个方向转动。第二基座部件是隔着闩锁而与第一基座部件对置地配置且被固定于第一基座部件的金属制的部件。载荷承载结构实现利用从第一基座部件以及第二基座部件中的一方的基座部件向另一方的基座部件延伸突出的第一载荷承载部和设置于另一方的基座部件的第二载荷承载部双方承受进入第一基座部件的撞击器容纳槽的状态的撞击器被向第二基座部件施力时的输入载荷的功能。根据该载荷承载结构,能够增强一方的基座部件的第一载荷承载部和另一方的基座部件的第二载荷承载部各自的强度并且高效地承受来自撞击器的输入载荷。其结果是,能够承受来自撞击器的输入载荷而不过度地增加由第一基座部件1、第二基座部件的重量产生的装置重量。
在上述结构的门闩装置中,载荷承载结构优选构成为一方的基座部件的第一载荷承载部和另一方的基座部件的第二载荷承载部不相互连结,各载荷承载部与进入撞击器容纳槽的状态的撞击器对置。在该情况下,不需要用于将第一载荷承载部以及第二载荷承载部相互连结的构造,所以容易相对于一方的基座部件组装另一方的基座部件,而且有利于轻型化。
在上述结构的门闩装置中,载荷承载结构优选构成为作为一方的基座部件的第一基座部件的第一载荷承载部的强度大于作为另一方的基座部件的第二基座部件的第二载荷承载部的强度,且进入撞击器容纳槽的状态的撞击器在被向第二基座部件施力时相比第二载荷承载部优先抵接于第一载荷承载部。在该情况下,来自撞击器的输入载荷最初被第一载荷承载部分散,所以能够阻止该输入载荷传至第二载荷承载部。或者即使第一载荷承载部因来自撞击器的输入载荷而变形而使载荷从撞击器传至第二载荷承载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载荷的等级抑制得很低。其结果是,能够使具备第二载荷承载部的第二基座部件小型化而不降低针对撞击器的强度,能够使门闩装置的轻型化以及低成本化。
在上述结构的门闩装置中,第一载荷承载部构成为拱形状的片状部分,并且具备从第一基座部件的不同的两个基端区域分别延伸突出并划分出供撞击器进入的进入空间的两个延伸突出片、和将两个延伸突出片的延伸突出前端彼此连结的连结片的而构成。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确保第一载荷承载部所需要的强度并且使第一载荷承载部轻型化。
在上述结构的门闩装置中,优选为第一基座部件在进入空间的外侧且在与延伸突出片邻接的部位具有拉深部。该拉深部是通过冲压拉深加工使第一基座部件成型时形成的部位。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为拱形状的片状部分而构成的第一载荷承载部的强度。
在上述结构的门闩装置中,第一载荷承载部优选构成为在车门被关闭时沿着覆盖该车门的车体面板的面板延伸面延伸。由此,能够实现灰尘、水等难以从门闩装置与车体面板之间的角落间进入车内的构造。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组装于车门的门闩装置中,能够承受来自撞击器的输入载荷而不过度增加装置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滑动式车门10的车辆1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组装于图1中的车门10的第一门闩装置100的立体图。
图3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2中的第一门闩装置100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90001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