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形状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90000652.3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4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G01B21/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刘影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状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形状测定装置,该形状测定装置将排出流体而使板状体浮起的流体浮起部作为构成要素,测定板状体的面形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等平板显示器(以下,称作FPD)、照明用面板甚至是太阳电池用面板等中,一直在促进轻型且具有挠性的薄壁的玻璃基板的应用。代表这种玻璃基板的轻型且具有挠性的板状体要求高平坦性,但由于因制造时的温度变化等的影响而产生翘曲、起伏等变形,因此从质量管理等观点出发,必须重视测定板状体原本的面形状的必要性。
这种测定板状体的面形状的装置一般构成为,在将板状体载置在平台上并使其静止的状态下,使用测定器具等从该板状体的表面侧测定面形状。然而,在这样的普通装置中,由于板状体因自重而被按压在平台上,因此难以准确测定板状体原本的面形状。
作为主要解决此类问题的目的的装置,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结构:从形成在单一的定板的表面整个区域的多个空气喷嘴排出空气,使板状体在定板上暂时浮起之后,解除空气的排出而使板状体自由落下,在该自由落下的中途,利用测定机构(专利文献1的空间坐标检测机构)测定板状体的面形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068620号公报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的装置,在板状体是薄壁的板玻璃或玻璃膜这样具有容易变形的特性的情况下,也有以下所示的各种问题。
即,由于该装置采用在自由落下的中途测定板状体的面形状的结构,因此板状体会因落下时的空气阻力等而变形,很难或无法测定原本的面形状。另外,由于在板状体的落下中,测定机构必须在短时间内对板状体的表面进行测定,因此产生配备多个测定机构的必要性等,存在导致装置结构的复杂化、制作成本的升高的问题。
此外,由于该装置构成为,在从配置于单一的定板的表面整个区域的多个空气喷嘴排出空气而使板状体浮起的状态下测定面形状,因此作用于板状体的面的空气的压力分布不会形成为优选的方式,在测定准确的面形状方面成形较大阻碍。详细而言,喷出到板状体的中央部附近的空气被喷出到板状体的端缘部附近的空气阻碍从板状体的下部空间向板状体的外部的流出。若在这样的状态下,不断向板状体的下部空间喷出空气,则作用于板状体的中央部的空气的压力比作用于板状体的端缘部附近的空气的压力高,因此板状体的中央部以向上方呈凸状的方式弯曲变形。因此,即便从这样的状态使板状体自由落下,不仅落下前的板状体会不当地弯曲变形,而且在落下时如上述那样会受到空气阻力等负面影响,因此测定板状体原本的面形状的困难性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技术课题在于,能够不使不当的流体压力作用于板状体而适当地使板状体浮起并支承板状体,从而准确地测定该板状体原本的面形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形状测定装置,其测定板状体的面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测定装置具备:流体浮起部,其向所述板状体排出流体,并且将所述板状体支承为以平置姿态浮起的状态;以及测定部,其测定表示所述浮起的状态下的所述板状体的面形状的面形状数据,所述形状测定装置具有多个所述流体浮起部,并且多个所述流体浮起部配置为彼此分离。
根据这样的结构,板状体通过从多个流体浮起部排出的流体的压力而以平置姿态浮起,直接在该浮起的状态下,通过测定机构测定表示面形状的面形状数据。因此,不会像在使板状体自由落下的中途进行测定的情况那样受到空气阻力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由于多个流体浮起部相互分离,因此在从各流体浮起部分别排出流体的各排出区域的彼此之间,形成有不排出流体的间隙区域。因此,在使板状体浮起而进行支承的状态下,向板状体的下部空间排出的多余流体流入间隙区域。因此,在板状体的下部空间不存在多余流体,抑制作用于板状体的流体压力的不均匀化。其结果是,板状体的中央部以向上方呈凸状的方式弯曲变形的不良情况得到抑制,能够准确地测定板状体原本的面形状。
在这样的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为,在多个所述流体浮起部的彼此之间形成有流出路,该流出路使所述流体从所述浮起的状态下的所述板状体的下部空间向其外部流出。
若如此,即便从多个流体浮起部朝向板状体不断排出流体,存在于板状体的下部空间的多余流体也不会积存在该下部空间,而是通过流出路从下部空间向外部流出。由此,在板状体的下部空间残存多余流体的不良情况可靠地得到抑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90000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