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供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82443.2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5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板垣一也;日隈慎二;深井勉 | 申请(专利权)人: | TDK株式会社;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杨琦;程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供电 装置 电力 传送 | ||
1.一种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供电线圈和收纳所述供电线圈的框体,
所述框体具有可收纳供电对象设备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
所述供电线圈呈螺旋状环绕所述凹部的周围,
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具有在所述框体内设置于与所述凹部的底部相对的位置的第二磁性体,所述第二磁性体的与所述凹部的中央底部相对的部分贯通。
2.一种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供电线圈和收纳所述供电线圈的框体,
所述框体具有可收纳供电对象设备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
所述供电线圈呈螺旋状环绕所述凹部的周围,
具有在所述框体内设置于与所述凹部的底部相对的位置、且平面地进行环绕的辅助供电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辅助供电线圈的与所述凹部的底部相反的一侧具有第二磁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具有宽度从开口部侧朝向底部侧变窄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载置供电对象设备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弯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内表面具有所述弯曲面的曲率从开口部侧朝向底部侧变小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具有以在自身载置有供电对象设备时形成所述供电对象设备的受电线圈的轴向与所述供电线圈的轴向不正交的姿势的方式支承所述供电对象设备的内表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开口宽度大于供电对象设备的主体部的最大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覆盖所述供电线圈的外周的第一磁性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具有宽度从开口部侧朝向底部侧变窄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载置供电对象设备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弯曲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内表面具有弯曲面的曲率从开口部侧朝向底部侧变小的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具有以在自身载置有供电对象设备时形成所述供电对象设备的受电线圈的轴向与所述供电线圈的轴向不正交的姿势的方式支承所述供电对象设备的内表面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开口宽度大于供电对象设备的主体部的最大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的中央底部设置有突起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以从所述凹部的底部侧朝向开口部侧向外侧扩展的方式进行环绕。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的中央底部设置有突起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DK株式会社;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DK株式会社;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24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角度转动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效散热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