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行敞篷车的可伸缩硬顶系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9280.2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1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威尔塞拉儒·丹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尔塞拉儒·丹尼尔 |
主分类号: | B60J1/18 | 分类号: | B60J1/18;B60J7/00;B60J7/14;B60J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童锡君 |
地址: |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6号区E***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行 敞篷车 伸缩 硬顶 系统 方法 | ||
运行敞篷车可伸缩硬顶系统的方法,意味着将车顶从中间分开(通过车辆的纵轴),将后窗及其框架移动到行李箱盖的顶部,打开后翼的上部区域,将车顶的剩余部件紧密折叠在行李箱侧面区域内。这种方法显著地增加了行李箱的可用体积,并且更容易地存取行李箱中携带的物品。而且,这种方法只需一种较简单的操作系统,导致其制造和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汽车可伸缩硬顶的方法。
运行敞篷车的可伸缩硬顶系统的方法,这意味着将车顶从中间分开,将后窗移动到行李箱盖上以及将车顶的其他剩余部件紧密折叠在行李箱侧面区域内。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业为敞篷车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可伸缩软顶
——可伸缩硬顶
可伸缩软顶是具有柔性布或塑料外皮的铰接结构框架。
在伸出位置,铰接框架的前端连接到挡风玻璃框架的顶部,外皮延伸覆盖乘客舱。
在缩回位置,具有外皮的铰接框架,在乘客舱和行李箱之间的区域中折叠成紧凑形式。
与非敞篷车比较,敞篷车的软顶有以下几点弊端:
——较差的绝热性
——较差的隔音性
——缺少防闯入企图的能力
汽车行业为敞篷车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可伸缩硬顶系统。这包括将硬顶分成两个或更多个刚性机械铰接的元件,并且它们可以重新定位到乘客舱后面的存储区域中。
关于硬顶的移动元件的数量和这些元件的移动、折叠和堆叠的方式,存在几种设计变化,并且最常见的是翻盖设计和堆叠设计。
堆叠设计被认为是提供了提高存储效率的最先进的技术方案。在这个系统中,硬顶被分为三块元件。
当使用非常复杂的混合机构使硬顶缩回时,顶部元件被移动和堆叠,使得一部分的内表面(具有凹形)被放置在另一部分的凸起表面上(具有凸形)。将一部分的凹面放置在另一部分的凸面附近,导致更有效的空间利用。
然后通过打开行李箱盖,将三个堆叠位置的组合存储在行李箱中。
这种解决方案的缺点:
——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机械,电气和电子系统,这会导致增加生产和研发成本
——降低可靠性
——当硬顶缩回时,该硬顶系统会占据行李箱的大部分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硬顶分开的方式以及移动部分相对于车身重新定位的方式,从而当行李存放在行李箱内时,能够为其提供一个更大的空间和更简单的存取方式。
硬顶的水平区域由两个横向区域组成,它们分别位于前柱和后柱之间,中间部分的两个对称元件在中间分裂开来,从挡风玻璃框架的顶部延伸至后窗框的顶部。
打开过程的第一步是,通过抬高硬顶水平部件的外部边缘,使其远离连接前柱和后柱的两段,从而将硬顶的水平部件分裂开。
具有全方位框架的后窗,通过两个移动臂,被放置在行李箱盖的顶部。框架的形状使其在后部形成小型副翼。
车辆后翼的顶部横向敞开,形成两个进入到行李箱侧面部分的区域。
前柱和后柱的连接段从前柱的顶部脱离,后柱随着其基座上的旋转点转动到车辆的后部。连接段绕着旋转点与后柱的接合点,向车辆的前端旋转,靠近后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尔塞拉儒·丹尼尔,未经威尔塞拉儒·丹尼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92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