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内燃发动机的操作的方法和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580079164.0 | 申请日: | 2015-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2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 发明(设计)人: | 何永生;刘志敏;孙大伟;J.T.西巴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D1/10 | 分类号: | F02D1/10;F02D4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内燃 发动机 操作 方法 设备 | ||
1.一种操作内燃发动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加速器踏板位置传感器确定操作员动力请求;
基于操作员动力请求确定发动机工作点;
基于发动机工作点确定联动气缸温度;
基于联动气缸温度和发动机工作点确定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
选择与实现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相关联的发动机操作参数;以及
响应于与实现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相关联的发动机操作参数和操作员动力请求,通过控制器控制发动机控制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发动机工作点确定联动气缸温度包括在燃烧点火之前确定在预定发动机曲轴角度下的缸内压缩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联动气缸温度和发动机工作点确定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包括确定与发动机工作点处的联动气缸温度相关的爆震限制50%质量燃烧分数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联动气缸温度和发动机工作点确定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包括选择响应于操作员动力请求实现优选的发动机工作点、并且不超过发动机爆震限制的燃烧定相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响应于操作员动力请求实现优选的发动机工作点、并且不超过发动机爆震限制的燃烧定相点,包括选择响应于操作员动力请求实现最小特定燃料消耗点、不超过发动机爆震限制的燃烧相位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与实现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相关联的发动机操作参数和操作员动力请求而通过控制器控制发动机控制状态,包括响应于与实现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相关联的发动机操作参数和期望的燃烧定相点而执行反馈控制方案,以控制发动机控制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与实现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相关联的发动机操作参数和期望的燃烧定相点而执行反馈控制方案以控制发动机控制状态,还包括基于来自空气/燃料比传感器和爆震传感器的信号反馈控制发动机控制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与实现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相关联的发动机操作参数和操作员动力请求而通过控制器控制发动机控制状态,包括响应于与实现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相关联的发动机操作参数而执行前馈控制方案,以控制发动机控制状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联动气缸温度和发动机工作点来评估发动机性能的劣化。
10.一种操作内燃发动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响应于操作员动力请求的发动机工作点确定联动气缸温度;
基于联动气缸温度确定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
选择与实现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相关联的发动机操作参数;
通过控制器控制发动机控制状态,以实现与实现对于响应于操作员动力请求的发动机工作点的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相关联的发动机操作参数;以及
基于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联动气缸温度和发动机工作点,通过控制器评估发动机性能的劣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发动机工作点确定联动气缸温度包括在燃烧点火之前确定在预定发动机曲轴角度下的缸内压缩温度。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联动气缸温度和发动机工作点确定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包括确定与发动机工作点处的联动气缸温度相关的爆震限制50%质量燃烧分数点。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联动气缸温度和发动机工作点确定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包括选择响应于操作员动力请求实现优选的发动机工作点、并且不超过发动机爆震限制的燃烧定相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响应于操作员动力请求实现优选的发动机工作点、并且不超过发动机爆震限制的燃烧定相点,包括选择响应于操作员动力请求实现最小特定燃料消耗点、不超过发动机爆震限制的燃烧相位点。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与实现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相关联的发动机操作参数和操作员动力请求而通过控制器控制发动机控制状态,包括响应于与实现爆震限制燃烧定相点相关联的发动机操作参数和期望的燃烧定相点而执行反馈控制方案以控制发动机控制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91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