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速度传感器的支承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7108.3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9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和彦;仓田周;涉谷宽昭;冈崎信平;田渊大辅;今井良幸;荻谷显;山手直之;加藤慎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45/412 | 分类号: | B62J45/412;B62J45/42;B62K19/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刘伟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速度 传感器 支承 构造 | ||
1.一种车轮速度传感器的支承构造,具有支承车轮的车轴(17、23)的托架(16、22)、和检测所述车轮的旋转速度的车轮速度传感器(18),该车轮速度传感器(18)通过一个紧固部件(43、69)安装在设于所述托架(16、22)的外表面的传感器安装部(32、65)上,所述车轮速度传感器的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轮速度传感器(18)具有:使与车轴方向交叉的座面(25)与所述托架(16、22)的传感器安装部(32、65)抵接并通过所述紧固部件(43、69)而被固定的固定部(40);和从该固定部(40)向车轴方向延伸的传感器部(41),所述车轮速度传感器(18)由树脂形成,且所述固定部(40)和所述传感器部(41)被一体化,并且,
所述托架(16、22)具有:从外表面突出并与所述固定部(40)的外周部卡合来限制车轮速度传感器(18)的旋转的旋转限制部(52、68);和覆盖所述传感器部(41)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保护壁(53、70),
所述传感器部(41)在与所述保护壁(53、70)之间具有间隙(48、7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速度传感器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40)具有供所述紧固部件(43、69)穿过的贯穿孔(40a),该贯穿孔(40a)和所述传感器部(41)沿所述固定部(40)的长度方向排列地配置,
所述旋转限制部(52、68)抵接于在所述固定部(40)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传感器部(41)重叠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速度传感器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22)具有从供所述车轴(23)穿过的部分向径向延伸且从外表面向车轴方向形成为厚壁的肋部(62),在该肋部(62)上形成有所述传感器安装部(65)及旋转限制部(68)。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速度传感器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16)支承前轮的所述车轴(17),在该车轴(17)后方支承前叉(13)下端,并且,
所述车轮速度传感器(18)配置在所述前叉(13)的前方,
所述旋转限制部(52)配置在所述托架(16)的所述传感器安装部(32)前方,覆盖所述固定部(40)。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速度传感器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轮速度传感器(18)的与所述旋转限制部(52、68)抵接的外周部与车轴方向平行地形成,
所述旋转限制部(52、68)的与所述车轮速度传感器(18)抵接的壁面与车轴方向平行地形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速度传感器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轮速度传感器(18)的与所述旋转限制部(52、68)抵接的外周部与车轴方向平行地形成,
所述旋转限制部(52、68)的与所述车轮速度传感器(18)抵接的壁面与车轴方向平行地形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速度传感器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轮速度传感器(18)的与所述旋转限制部(52、68)抵接的外周部与车轴方向平行地形成,
所述旋转限制部(52、68)的与所述车轮速度传感器(18)抵接的壁面与车轴方向平行地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速度传感器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部(41)形成为圆筒状,向车轴方向平行地延伸,
所述托架(16、22)具有供所述传感器部(41)贯穿的传感器安装孔(51、67),
所述保护壁(53、70)为所述传感器安装孔(51、67)的内周面,覆盖所述传感器部(41)的轴向内端(41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710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