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空气调节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3028.0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7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冈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B60H1/22 | 分类号: | B60H1/22;B60H1/00;B60H1/03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胡建新;朴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气调节 控制 装置 | ||
1.一种车辆空气调节控制装置(33),应用于车辆(10),实施与该车辆中的空气调节有关的控制,该车辆(10)具备发动机(11)、通过所述发动机被驱动而发电的发电机(17)、以及利用所述发电机的发电电力来充电的蓄电装置(18),在包括所述发动机的路径中使热介质循环并利用所述发动机的废热对所述热介质进行加热来实施车室的供暖,另一方面,利用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进行加热装置(40)中的加热来实施车室的供暖,
所述车辆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温度获取装置(S11),不利用所述热介质的温度,而是基于所述发动机以及所述车辆的运转历史来计算出所述发动机的主体温度;
判定装置(S18),基于由所述主体温度获取装置获取的所述主体温度,判定实施利用所述发动机的废热进行的供暖和利用所述加热装置进行的供暖中的哪一个;以及
供暖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判定装置的判定结果,选择性地实施利用所述发动机的废热进行的供暖和利用所述加热装置进行的供暖,
所述判定装置在由所述主体温度获取装置获取的主体温度比规定的第一阈值高的情况下,判定为实施利用所述发动机的废热进行的供暖,
还具备设定装置(S17),该设定装置(S17)利用所述发动机的主体温度与所述发动机的废热对所述热介质的加热率之间的关系,基于与假定了利用所述加热装置进行的供暖的情况同等水平的所述加热率,设定所述第一阈值(TH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空气调节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具备利用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来驱动的电动机(12)作为行驶动力源,能够进行仅使用所述电动机的动力的EV模式下的行驶,
所述判定装置在所述EV模式下的车辆行驶时,基于所述主体温度,判定实施利用所述发动机的废热进行的供暖和利用所述加热装置进行的供暖中的哪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空气调节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是混合动力车,该混合动力车具备所述发动机和利用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来驱动的电动机(12)作为行驶动力源,基于所述车辆的行驶负荷和所述蓄电装置的蓄电状态,实施不使用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而使用所述电动机的动力来进行车辆行驶的EV模式与使用所述发动机的动力来进行车辆行驶的其它模式之间的切换,
所述判定装置在所述EV模式下的车辆行驶时,基于所述主体温度,判定实施利用所述发动机的废热进行的供暖和利用所述加热装置进行的供暖中的哪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空气调节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供暖控制装置具有:
第一控制装置(S32、S42、S54、S65),在所述EV模式下的车辆行驶时判定为实施利用所述发动机的废热进行的供暖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动机设为驱动状态并实施利用所述发动机的废热进行的供暖;
第二控制装置(S33、S44、S55、S67),同样在所述EV模式下的车辆行驶时判定为实施利用所述发动机的废热进行的供暖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动机设为驱动停止的状态并实施利用所述发动机的废热进行的供暖;以及
切换装置(S31、S41、S53、S64、S66),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热介质加热的效率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热介质加热的效率的比较,切换进行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中的哪一个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空气调节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切换装置在由所述主体温度获取装置获取的主体温度比规定的第二阈值(TH3)高的情况下,实施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控制,在所述主体温度比所述第二阈值低的情况下,实施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空气调节控制装置,其中,
具备介质温度获取装置,该介质温度获取装置获取作为所述热介质的温度的介质温度,
所述切换装置除了在由所述主体温度获取装置获取的主体温度比所述第二阈值高的情况以外,还在由所述介质温度获取装置获取的介质温度比规定的第三阈值(TH4)高的情况下,实施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302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碳酸酯树脂
- 下一篇:薄玻璃片和用于形成薄玻璃片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