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动辅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70870.9 | 申请日: | 2015-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6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 发明(设计)人: | 袖山庆直;竹中透;五味洋;池户洋介;片桐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H3/00 | 分类号: | A61H3/00;B25J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刘伟志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大腿部 膝关节机构 运动辅助装置 辅助对象 基部 长度方向延伸 身体支承部件 小腿部 侧斜 桥接 配置 腰部 膝盖 背面 行进 延伸 | ||
1.一种运动辅助装置,其具备: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以屈伸自如的方式将该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连结的膝关节机构、以及产生关节动力的关节动力发生装置,所述关节动力即为赋予该膝关节机构的动力,所述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配装在辅助对象者上,以使得该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分别与该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大腿部和小腿部一体地活动,该运动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膝关节机构由分别配置于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的膝盖的内侧和外侧这两侧的两个膝关节机构构成,
所述大腿部支架具有:第1要素支架和第2要素支架,该第1要素支架和第2要素支架从配置于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大腿部上部的外侧或配置于该辅助对象者的腰部的单侧的基部起延伸成分岔状,并且将该基部分别连结于所述膝盖的外侧的关节机构和所述膝盖的内侧的关节机构;以及身体支承部件,其桥接于所述第1要素支架或所述基部与所述第2要素支架之间,
所述第1要素支架以下述方式构成:从所述基部起,沿着所述大腿部的外侧侧面在该大腿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到达所述膝盖的外侧的关节机构,
所述第2要素支架以下述方式构成:从所述基部起,通过所述大腿部的前面侧直到所述膝盖的内侧的关节机构,并且从该大腿部的正面侧观察时,在从所述基部起朝向所述膝盖的内侧的关节机构的方向上,该第2要素支架相对于所述大腿部斜向行进,
所述身体支承部件以下述方式构成:在所述第1要素支架的比所述基部靠下侧的部分与所述第2要素支架的比所述基部靠下侧的部分之间、或者在所述基部与所述第2要素支架的比所述基部靠下侧的部分之间,沿着所述大腿部的背面延伸从而与该背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要素支架以沿着所述大腿部的前面侧的曲面斜向行进的方式形成为弯曲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下述方式设定该大腿部支架的第1要素支架和第2要素支架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使得配装了该运动辅助装置的所述辅助对象者以直立姿势起立的状态下的所述大腿部支架的基部位于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内侧的腹股沟的高度以上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下述方式设定该大腿部支架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使得配装了该运动辅助装置的所述辅助对象者以直立姿势起立的状态下的所述大腿部支架的上端位于比所述辅助对象者的髋骨低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腿部支架的基部为配置于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腰部单侧的部分,所述身体支承部件以在从所述基部起朝向所述第2要素支架的下端部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大腿部斜向行进的方式桥接于所述基部与所述第2要素支架的下端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腿部支架形成为具有在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的膝盖外侧与内侧处分别与所述膝关节机构连结的2个部分即a1、a2部分、以及与该a1、a2部分连接并与所述小腿部的胫骨粗隆相对配置的b部分,在该b部分上配装有与所述小腿部的胫骨粗隆相接触的缓冲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动辅助装置还具备板状的足部支架和脚腕关节机构,所述足部支架具有以搭载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的足部的方式配置于该足部的底侧的部分;所述脚腕关节机构将该足部支架连结于所述小腿部支架的下端部,
所述小腿部支架构成为在所述小腿部的前面侧沿着该小腿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脚腕关节机构以下述方式构成:在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足部的足背上侧具有使所述足部支架相对于所述小腿部支架在侧倾方向上相对旋转的关节轴,并且在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的脚踝的两侧具有使所述足部支架相对于所述小腿部支架在俯仰方向上相对旋转的关节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足部支架相对于所述小腿部支架在横摆方向上的相对旋转通过所述小腿部支架的扭转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087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