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强化用玻璃和化学强化用玻璃的制造方法、以及化学强化玻璃和具有该化学强化玻璃的图像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5399.4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1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加濑准一郎;三浦丈宜;川上干通;宫坂顺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AG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C3/087 | 分类号: | C03C3/087;C03B18/02;C03C21/00;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11219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强化 玻璃 化学强化工序 质量百分率 浮法成形 钠钙玻璃 研磨 氧化物 板厚 翘曲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学强化用玻璃,其能够通过实施一次与以往同样的化学强化处理而使强度与现有的钠钙玻璃相比得以提高,且能够减少化学强化工序中产生的翘曲。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学强化用玻璃,其为以基于氧化物的质量百分率计含有65%~72%的SiO2、3.6%~8.6%的Al2O3、3.3%~6%的MgO、6.5%~9%的CaO、13%~16%的Na2O和0~0.9%的K2O、且(Na2O+K2O)/Al2O3为2.2~5的通过浮法成形而得到的化学强化用玻璃,其中,所述化学强化用玻璃的板厚(t)为0.1mm以上且2mm以下,并且所述化学强化用玻璃的未研磨状态下的底面的SnO2量为6.2μg/cm2以下(0.1mm≤t≤1mm)或(2t+4.2)μg/cm2以下(1mm<t≤2m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强化用玻璃和化学强化用玻璃的制造方法以及化学强化玻璃,所述化学强化用玻璃适合作为平板型终端、笔记本型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电子书阅读器等信息设备中所具有的触控面板显示器的保护玻璃和触摸感应器玻璃、相机、游戏机、便携音乐播放器等电子设备的保护玻璃、液晶电视和个人计算机的监视器等的保护玻璃、汽车仪表盘等的保护玻璃、太阳能电池用保护玻璃、以及用于建筑物或住宅的窗户的多层玻璃等中使用的化学强化玻璃的原板(素板)玻璃。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信息设备而言,如从平板型终端、智能手机和电子书阅读器等中所见那样,具有触控面板显示器的信息设备成为主流。触控面板显示器具有在显示器用玻璃基板上重叠有触摸感应器玻璃和保护玻璃的结构。另外,还存在有被称为OGS(One·glass·solution,单片玻璃方案)的将触摸感应器玻璃与保护玻璃一体化的构成的结构。
要求触摸感应器玻璃、保护玻璃和OGS的玻璃中的任意一种玻璃均薄且高强度,使用通过离子交换实施了化学强化处理的化学强化玻璃。
这些化学强化玻璃的强化特性通常以表面压应力(CS;Compressive stress)和压应力深度(DOL;Depth of layer)来表示。在将通常的钠钙玻璃作为原板玻璃而实施了化学强化处理的情况下,通常可以得到CS为500MPa~600MPa、DOL为6μm~10μm的化学强化玻璃。
另外,为了提高强度,提出了容易进行离子交换的组成的铝硅酸盐玻璃,在将铝硅酸盐玻璃作为原板玻璃而实施了同样的化学强化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得到CS为700MPa~850MPa、DOL为20μm~100μm的化学强化玻璃。
这些化学强化用玻璃通过浮法或熔融法(别名:溢流下拉法)而制造。浮法已知作为建筑用窗玻璃等的制造方法,是将熔融玻璃流出至熔融锡之上而成形为平板形状的方法。另一种方法熔融法已知作为显示器用无碱玻璃等的制造方法,是使玻璃从上部的槽向两侧溢流并且在下部的楔形部分(ソード)的前端融合而成形为平板形状的方法。对于化学强化用玻璃而言,通常,钠钙玻璃通过浮法制造,铝硅酸盐玻璃通过浮法和熔融法两种制造方法制造。
通过浮法得到的玻璃板通过浮法制造装置(包含成形为板状的玻璃带的浮法成形炉(浮抛窑)和对上述玻璃带进行退火(冷却)的退火炉)而制造。退火后的玻璃带随后被切割成规定的尺寸。
与铝硅酸盐玻璃相比,通过浮法生产的钠钙玻璃较廉价。但是,对于现有的钠钙玻璃的化学强化玻璃而言,难以使CS提高至近年来所要求的玻璃强度水平。因此,关于使用了钠钙玻璃的化学强化玻璃,提出了能够使玻璃强度提高的化学强化处理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47676号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GC株式会社,未经AG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53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