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提供增强强度的表面特征的行李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61301.8 | 申请日: | 2015-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5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 发明(设计)人: | 埃里克·赛蒙斯;迈克尔·范徳默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秀丽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5C5/02 | 分类号: | A45C5/02;A45C5/03 |
| 代理公司: | 11349 北京三环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邵毓琴 |
| 地址: | 卢森堡大公*** | 国省代码: | 卢森堡;LU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行李箱物品 第一表面 角部区 壳体 表面特征 第二壳体 第一壳体 增强角部 分离线 减小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李箱物品(2),该行李箱物品(2)具有提供增强角部强度的表面特征。该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壳体(4),该壳体(4)至少部分地由外层(6)形成,并且包括在分离线(26)处选择性地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28),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第一角部区(24)。该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深度。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越接近所述第一角部区越大。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随着从所述第一角部区远离的距离而减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李箱物品,特别是涉及对行李箱的壳体结构的增强。
背景技术
行李箱特别是硬壳行李箱在旅行过程中给内容物提供了坚固的防护容器。考虑到硬壳行李箱的相对刚硬的结构,当在旅行过程中通过行李提手等等移动时,一些部分更容易受到较大的撞击载荷而受到损坏。容易受到相当大的撞击载荷的一个这种区域便是角部区。因为角部区的高弯曲程度以及相应的吸收撞击的表面面积减小,所以当撞击在角部上时,例如当掉落时,角部区受到极度放大的载荷。减轻这种作用的之前的努力包括向角部增加附加层以增加行李箱的结构强度,加厚角部区内的硬壳形成层的材料横截面,等等。
随着在硬壳行李构造中继续加速使用重量永远更轻的材料的努力,在角部处增加更多或更厚的层来解决该问题变得越来越不可接受。
由于包括各种在行李箱上形成表面特征的解决方案而与本公开相关的文献包括EP2429912、EP1763430、US3313382、USD665998、US1649292、USD5152566、US4113095、USD429234、USD299589、USD633716、US3251460、US4712657、US2036276、US2950792、USD644435、US3163686、US2510643、USD659395、USD627162、USD710608、USD710609、US1987764、GB2184940、GB2361692、JP2009262499、US6131713、US6035982和US4803769。然而,这些提议仍然可以进行改进。
因此,期望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行李箱物品或行李箱,特别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行李壳体设计,该行李壳体设计能够吸收和分散施加至行李箱的撞击力,以减少诸如由永久变形引起的损坏的风险。
发明内容
因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壳行李箱壳体构造,该壳体构造具有至少部分地在该壳体的角部区上延伸的诸如凹槽之类的表面特征,所述表面特征具有深度,该深度在所述角部区处最深并且在所述表面特征横跨主面和/或侧部延伸时减小,以提供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和在下面描述的增强角部强度。更具体地说,所述表面特征沿着外表面延伸,以形成从一个角部区到相邻的角部区的圈环。
本公开特别地提供了一种用于行李箱物品的改进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能够吸收和分散冲击能量,从而使得该壳体吸收撞击力并抵抗永久变形。一定宽度和深度尺寸的诸如凹槽之类的表面特征由所述行李箱的外层以一定取向形成,并且与角部区相邻地定位,以在同时实现足够角部强度的同时维持角部区的较小半径。例如,通过利用较深的凹槽来增加角部区进而创建该角部强度,所述凹槽可以或可以不在所述行李箱的内部区内或中央区域内消退。所述表面特征既给角部区提供了结构,又给行李箱的侧部提供了柔性。所述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取决于如下的任一个或多个:行李箱的尺寸(例如,高度和宽度);行李箱和/或行李箱壳体的深度;行李箱壳体的材料厚度;表面特征的数量;行李箱的预期载荷;表面特征之间的距离;以及表面特征本身的宽度。除了其他因素,所述深度(或可以)与行李箱壳体的深度以及表面特征之间的距离成比例缩放。所述表面特征在行李箱的内部区内何处开始消退可以取决于行李箱壳体的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秀丽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新秀丽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13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