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用点火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0969.0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4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佐野昌冬;和田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1F38/12 | 分类号: | H01F38/12;F02P15/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通孔 电阻器 塔部 螺旋弹簧 最大外径部 点火线圈 杆连接器 高压帽 高压塔 内径比 内燃机 基端 电阻器配置 密封橡胶件 初级线圈 次级线圈 线圈壳体 插通 抽出 阻挡 | ||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具备初级线圈、次级线圈、线圈壳体、密封橡胶件、杆连接器、电阻器、螺旋弹簧以及高压帽。电阻器配置于高压塔部的塔部插通孔内。螺旋弹簧连续地插通在杆连接器的接头插通孔和高压塔部的塔部插通孔的前端侧部分,并与电阻器接触。塔部插通孔的基端侧部分的内径比电阻器的最大外径部的外径大。塔部插通孔的前端侧部分的内径比螺旋弹簧的基端侧部分的外径大,并且为电阻器的最大外径部的外径以下。点火线圈构成为,在螺旋弹簧从塔部插通孔抽出的状态下,通过塔部插通孔的前端侧部分阻挡电阻器的最大外径部,并在电阻器和高压帽之间形成间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火花塞上产生点火用火花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用点火线圈中,有时将具备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的线圈部配置在塞孔的外部,并使用杆连接器等来将次级线圈的高压绕组端部与配置在塞孔内的火花塞进行连接。此外,在该点火线圈中,在构成线圈部的线圈壳体设置有配置于塞孔内的高压塔部,在高压塔部的插通孔中配置有电阻器。而且,从杆连接器的插通孔到高压塔部的插通孔地插通有接触于电阻器的螺旋弹簧。
例如,公开了在专利文献1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中的绝缘壳体的高压筒部的筒内壁设置有支承电阻器的下表面的向内突出部。此外,公开了在电阻器的上表面接触地配置有被导通到次级线圈的高压绕线端部的高压端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942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点火线圈具有由陶瓷材料等构成的电阻器被夹在高压端子和向内突出部之间而被固定的结构。因此,在将高压端子组装于高压筒部的筒内壁时,将会对配置于高压筒部的筒内壁的电阻器施加较大的组装负载,担心电阻器破损。此外,由于高压筒部、电阻器以及高压端子由线膨胀系数不同的不同种类的材料构成,因此,在使用点火线圈时,会对电阻器施加较大的热应力,也担心电阻器破损。
并且,设置于高压筒部的筒内壁的向内突出部使高压筒部的壁厚急剧增加。因此,由于形成向内突出部,在成形绝缘壳体时,容易在构成高压筒部的树脂中产生树脂内空隙(气泡),也存在产生高压筒部的强度降低或耐电压性能降低的隐患。
本发明是鉴于相关背景完成的,欲提供一种能够同时防止电阻器的脱落以及保护电阻器、并且能够减少高压塔部的树脂内空隙(气泡)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有关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具备: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线圈壳体,其有收容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并配置于塞孔的外部的收容部,以及以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塞孔的内部的方式设置于收容部的高压塔部;安装于高压塔部的外周的密封橡胶件;配置于火花塞所配置的内燃机用气缸的塞孔的内部,经由密封橡胶件安装于高压塔部的杆连接器;配置于形成在高压塔部的中心部的塔部插通孔内的电阻器;连续地插通在形成于杆连接器的中心部的接头插通孔和塔部插通孔的前端侧部分、并与电阻器接触的螺旋弹簧;以及安装于高压塔部的基端侧、并用于使电阻器和次级线圈的高压绕组端部导通的高压帽。塔部插通孔的基端侧部分的内径比电阻器的最大外径部的外径大。塔部插通孔的前端侧部分的内径比螺旋弹簧的基端侧部分的外径大,并且为电阻器的最大外径部的外径以下。内燃机用点火线圈构成为,在螺旋弹簧从塔部插通孔抽出的状态下,通过塔部插通孔的前端侧部分阻挡电阻器的最大外径部,并且在电阻器与高压帽之间形成间隙。
发明效果
在上述结构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以下,有时简称为点火线圈。)中,着力于线圈壳体的高压塔部的塔部插通孔的形状。具体而言,塔部插通孔的基端侧部分的内径比电阻器的最大外径部的外径大,塔部插通孔的前端侧部分的内径比螺旋弹簧的基端侧部分的外径大,并且为电阻器的最大外径部的外径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09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腰椎松筋正骨台
- 下一篇:产后盆骨收缩护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