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陶瓷、锂离子导体、电池、电子装置及电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51945.9 | 申请日: | 201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6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古川圭子;古谷龙也;汲田英之;宫地左伊;柴田晴美;铃木正光;须藤业;清水圭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B1/06 | 分类号: | H01B1/06;C03C10/00;C04B35/00;H01B1/08;H01M4/62;H01M10/05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张英;宫传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陶瓷 锂离子 导体 电池 电子 装置 电极 制造 方法 | ||
一种玻璃陶瓷包括含有锂(Li)、硅(Si)和硼(B)的氧化物,玻璃陶瓷在X射线衍射光谱上具有在20°≤2θ≤25°范围内的两个或更多个峰,以及在25°<2θ≤30°范围内的两个或更多个峰。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玻璃陶瓷、锂离子导体、电池、电子装置及电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诸如个人计算机(PC)和蜂窝电话的便携式设备的发展,对电池的需求迅速增加。此外,随着电动车辆等的广泛使用也在加速,对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多。存在各种类型的电池,例如包括锂离子电池的可再充电二次电池和不可充电一次电池,但是这种电池都包含电解液。这种电池可能导致诸如由于电解液的泄漏所致的电子装置失效。特别地,锂离子二次电池还可能导致由于短路引起的热失控。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开发了全固态电池,其中使用固体电解质代替液体电解质。使用固体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不具有液体泄漏或热失控的风险,并且对由例如腐蚀引起的电池性能劣化的问题不太敏感。此外,一些固体电解质材料具有比电解溶液更宽的电位窗,因此可预期形成高能量密度电池。
近年来,对于具有高锂离子导电率的固体电解质存在需求。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专利文献1和2提出了Li2S-P2S5类锂离子导电陶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505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099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高离子导电率玻璃陶瓷、锂离子导体、电池、电子装置和电极的制造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包括含有锂(Li)、硅(Si)和硼(B)的氧化物的玻璃陶瓷,所述玻璃陶瓷具有X射线衍射光谱,其中具有出现在20°≤2θ≤25°范围内的两个或更多个峰并且具有出现在25°<2θ≤30°范围内的两个或更多个峰。
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层,其中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层中的至少一个包含玻璃陶瓷,其具有X射线衍射光谱,其中具有出现在20°≤2θ≤25°范围内的两个或更多个峰并且具有出现在25°<2θ≤30°范围内的两个或更多个峰。
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涉及一种具有电池的电子装置,所述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层,并且被配置为从所述电池接收电力供应,其中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层中的至少一个包含玻璃陶瓷,其具有X射线衍射光谱,其中具有出现在20°≤2θ≤25°范围内的两个或更多个峰并且具有出现在25°<2θ≤30°范围内的两个或更多个峰。
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涉及一种包括含有锂(Li)、硅(Si)和硼(B)的氧化物的锂离子导体,所述锂离子导体具有X射线衍射光谱,其中具有出现在20°≤2θ≤25°范围内的两个或更多个峰并且具有出现在25°<2θ≤30°范围内的两个或更多个峰。
本技术的第五方面涉及一种包括含有锂(Li)、硅(Si)和硼(B)的氧化物的锂离子导体,所述锂离子导体具有X射线衍射光谱,其中具有出现在25°≤2θ≤26°范围内的峰A并且具有出现在41°≤2θ≤42°范围内的峰B。
本技术的第六方面涉及一种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层的电池,其中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层中的至少一个包含锂离子导体,所述锂离子导体具有X射线衍射光谱,其中具有出现在25°≤2θ≤26°范围内的峰A并且具有出现在41°≤2θ≤42°范围内的峰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19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檩条和次梁
- 下一篇:一种新型高性能钢筋混凝土梁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