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传感器的挂车联结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51358.X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0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R.沙伊普斯;B.西尔霍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斯特伐利亚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D1/62 | 分类号: | B60D1/62;B60D1/24;B60D1/06;B60D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杨国治,张昱 |
地址: | 德国雷达-***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传感器 挂车 联结 机构 | ||
1.用于机动车的挂车联结机构,以用于悬挂挂车或以用于承载载荷载体,带有设置有用于联结所述挂车或载荷载体的联结块(17)的联结臂(11-311)和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联结臂(11-311)处的传感器(60、360)用于探测由于作用于所述联结臂(11-311)的载荷而引起的、所述联结臂(11-311)的变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联结臂(11-311)的外周缘轮廓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处(40、41;340、341),至少一个传感器(60、360)布置或保持在所述第一凹处中或在所述第一凹处处,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60、360)具有第一传感器部件(63)和第二传感器部件(64),其中,所述传感器部件(63、64)彼此成一间距地分别与所述联结臂(11-311)连接,并且在所述联结臂(11-311)变形时彼此进行相对运动,所述传感器部件(63、64)通过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67)来相互连接或所述传感器部件(63、64)是分散的并且不相互连接,所述传感器部件(63、64)具有彼此相对置的和/或共同作用的电容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联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处(40、41;340、341)具有与所述传感器(60、360)的外轮廓相对应的内轮廓用于形状配合地容纳所述传感器(60、360)和/或所述传感器(60、360)没有突出到所述联结臂(11-311)在所述第一凹处(40、41;340、341)的区域中的外轮廓前方和/或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60、360)通过至少部分地遮盖所述第一凹处(40、41;340、341)的覆盖件或盖子(242)来受到保护以防环境影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车联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60、360)在所述第一凹处(40、41;340、341)的区域中与所述联结臂(11-311)的表面夹紧或卡夹或粘结到所述表面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联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部件(63、64)彼此成一间距地分别与所述联结臂(11-311)粘合和/或面型地夹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联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联结臂(11-311)处彼此成一间距地存在有至少两个第二凹处(42),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60、360)在所述第二凹处(42)中的每个中或在所述第二凹处(42)中的每个处以连接区域或连接元件与所述联结臂(11-311)连接,从而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60、360)能够通过所述两个第二凹处(42)的彼此相对运动来操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车联结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传感器(60、360)的传感器壳体(62;362)的容纳部或保持部在所述第二凹处(42)之间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联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处(40、41;340、341)从所述外周缘轮廓(50)延伸直至所述联结臂(11-311)在所述第一凹处(40、41;340、341)的区域中的中央区域,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60、360)在所述第一凹处(40、41;340、341)的、延伸到所述中央区域中的区段中与所述联结臂(11-311)连接,从而所述中央区域的变形引起对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60、360)的操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联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60、360)设置成用于对球杆在所述联结臂(11-311)的中性相或中性轴线之外的变形进行探测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处(40、41;340、341)减小所述联结臂(11-311)在所述第一凹处(40、41;340、341)的区域中的机械负荷能力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处(40、41;340、341)和所述传感器(60、360)设置在所述联结臂(11-311)的弯曲区段处,其中,所述球杆是所述联结臂(11-311)的部件,并且其中,所述球杆与所述联结块(1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斯特伐利亚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威斯特伐利亚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135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艺品(惠安女27)
- 下一篇:玩具(百变工程系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