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唑苯衍生物及其晶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0080.6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1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河名旭;野里久江;金泽亲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人制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D417/10 | 分类号: | C07D417/10;A61P9/12;A61P11/00;A61P13/04;A61P13/12;A61P19/06;A61P35/00;A61P37/06;A61P43/00;A61K31/427;A61P1/00;A61P1/04;A61P1/12 |
代理公司: | 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童春媛;罗文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衍生物 及其 晶体 | ||
本发明提供作为痛风、高尿酸血症等的治疗药或预防药有效的4‑甲基‑2‑[4‑(2‑甲基丙氧基)‑3‑(1H‑1,2,3,4‑四唑‑1‑基)苯基]‑1,3‑噻唑‑5‑甲酸及其钠盐和它们的晶体、以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痛风、高尿酸血症、肿瘤溶解综合征、尿道结石、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动脉硬化或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性肾病等肾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炎性肠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黄嘌呤氧化酶参与的疾病的治疗药或预防药有效的新型唑苯衍生物(azole benzene derivative)及其晶体和晶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嘌呤氧化酶是在核酸代谢中催化由次黄嘌呤向黄嘌呤转化、再向尿酸转化的酶。
针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尿酸合成来降低血中尿酸值。即,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对高尿酸血症和由其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有效。另一方面,高尿酸血症持续而导致尿酸盐晶体沉着,结果引起的病状有被称作痛风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结节。另外,高尿酸血症还作为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有关的生活习惯病或代谢综合征的因素而受到重视,最近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明确了:高尿酸血症是肾损害、尿道结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日本痛风和核酸代谢学会指南修订委员会编,“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指南(高尿酸血症・痛風の治療ガイドライン)第2版”, MedicalReview社, 2010)。另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因其对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species)产生的抑制活性而被期待着在活性氧簇参与的疾病的治疗中的有效性、例如在基于血管功能改善作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Circulation. 2006; 114: 2508-2516)。
在临床上,作为高尿酸血症的治疗药,使用别嘌醇(allopurinol)、非布索坦(febuxostat),但别嘌醇被报道有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症、肝损害、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Nippon Rinsho, 2003; 61, Suppul.1: 197-201)。
作为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例如有人报道了2-苯基噻唑衍生物(专利文献1~3)。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4和专利文献5中,报道了中央具有苯环的二噻唑甲酸衍生物。另外,在专利文献6和专利文献7中,报道了联苯噻唑甲酸衍生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92/09279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05067号;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96/31211号;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1/139886号;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1/101867号;
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10/018458号;
专利文献7:国际公开第2010/128163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作为痛风、高尿酸血症、肿瘤溶解综合征、尿道结石、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动脉硬化或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性肾病等肾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炎性肠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黄嘌呤氧化酶参与的疾病的治疗药或预防药有效的新型化合物及其晶体。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重现性良好地制备化学上稳定、且适合作为药物原料药(原薬)的晶体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人制药株式会社,未经帝人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00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