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35179.7 | 申请日: | 2015-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2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 发明(设计)人: | 石野博继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 主分类号: | G01D5/20 | 分类号: | G01D5/2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检测装置,具备:
磁铁(10);
第1铁芯(11),设置在所述磁铁(10)的一方的磁极侧;
第2铁芯(12),设置在所述磁铁(10)的另一方的磁极侧;
绝缘部件(20),具有设置在所述第1铁芯(11)的径向外侧的第1绕线管(21)、容纳所述磁铁(10)的保持器部(2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2铁芯(12)的径向外侧的第2绕线管(22);
端子固定部(24),设置在所述第1绕线管(21)的与所述磁铁(10)相反一侧;
第1端子(31)及第2端子(32),固定于所述端子固定部(24);以及
线材(40),连续地形成与所述第1端子(31)连接的第1连接部(43)、从该第1连接部(43)卷绕于所述第1绕线管(21)的第1线圈部(41)、从该第1线圈部(41)向所述第2绕线管(22)侧通过所述保持器部(23)的第1通过部(44)、从该第1通过部(44)以与所述第1线圈部(41)相反方向卷绕于所述第2绕线管(22)的第2线圈部(42)、从该第2线圈部(42)向所述第1线圈部(41)侧通过所述保持器部(23)的第2通过部(45)、以及从该第2通过部(45)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32)的第2连接部(4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
所述保持器部(23)具有将所述第1绕线管(21)与所述第2绕线管(22)之间连通的至少一个凹槽部(231);
所述线材(40)的所述第1通过部(44)以及所述第2通过部(45)分别被插通到所述保持器部(23)的所述至少一个凹槽部(231)之中的对应的一个凹槽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
所述线材(40)在所述第2通过部(45)与所述第2连接部(47)之间具有在所述第1线圈部(41)的外侧卷绕1周以上的松弛防止部(4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
具备设置在所述第1线圈部(41)与所述松弛防止部(46)之间的绝缘膜(4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
所述第1端子(31)与所述第2端子(32)平行地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磁铁(10)的所述一方的磁极以及所述另一方的磁极的排列方向垂直地从所述端子固定部(24)突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
所述线材(40)的所述第1连接部(43)具有固定于所述第1端子(31)的第1固定部(431)、以及在比该第1固定部(431)靠近所述端子固定部(24)侧卷绕于所述第1端子(31)的第1无效线匝部(432);
所述线材(40)的所述第2连接部(47)具有固定于所述第2端子(32)的第2固定部(471)、以及在比该第2固定部(471)靠近所述端子固定部(24)侧卷绕于所述第2端子(32)的第2无效线匝部(47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
所述端子固定部(24)、所述第1绕线管(21)、所述保持器部(23)以及所述第2绕线管(22)一体地无接缝地形成;
所述保持器部(23)具有在相对于所述磁铁(10)的所述一方的磁极以及所述另一方的磁极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开口的开口部(25)、以及保持从该开口部(25)插入的所述磁铁(10)的保持部(2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
所述保持器部(23)具有将所述磁铁(10)的径向外侧包围的内保持器部(27)、以及覆盖该内保持器部(27)的径向外侧的外保持器部(28);
所述绝缘部件(20)具备:
端子侧绝缘部件(70),由所述第1绕线管(21)与所述外保持器部(28)一体地无接缝地形成;以及
检测侧绝缘部件(71),由所述第2绕线管(22)与所述内保持器部(27)一体地无接缝地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3517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