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气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31930.6 | 申请日: | 2015-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0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田口博之;中岛丰;福田秀穗;野上光男;小林优斗;夫马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7 | 分类号: | B60R21/2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 11517 | 代理人: | 王昭林;毕长生 |
地址: | 瑞典沃***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具有多个腔的缓冲垫的展开动作进一步稳定的侧气囊装置。侧气囊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具备:充气器(110);后腔(114),其具有在座椅靠背(106)的侧部(108)膨胀展开且朝车辆前方从该座椅靠背突出,从而约束驾乘人员(118)的一部分的中间约束部(122),及相对于该中间约束部位于车辆后方的主要部分(120);区划壁(124),其构成该后腔的前缘和上缘且在车宽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前腔(116),其向该区划壁的车辆前方和上方的范围膨胀展开;上开口部(126),其于该后腔上缘的后部在该区划壁开口;以及,下开口部(128),其于该后腔前缘的下部在该区划壁开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气囊装置,该侧气囊装置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从侧方约束车辆座椅上的驾乘人员。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车辆上,气囊几乎已成为标准装备。气囊是在车辆发生碰撞等紧急状态时启动的安全装置,通过气压膨胀展开托住驾乘人员来进行保护。气囊根据设置位置和用途有多种种类。例如,为了从前后方向的碰撞中保护驾驶员,在方向盘的中央设有前气囊装置。此外,为了从侧面碰撞或由此引起的翻转即横倒中保护驾乘人员,设有从壁部的车顶附近沿着侧窗膨胀展开的帘式气囊装置,或者,从座椅的侧部向驾乘人员的胳膊的下方膨胀展开的侧气囊装置等。
气囊中具备有作为气体的供给源被称为充气器的气体发生装置。充气器也根据气囊的种类和设置位置有多种种类,例如,在前气囊装置等上主要使用盘型即圆板型充气器,在帘式气囊装置和侧气囊装置等上主要使用圆筒型即筒型充气器。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侧气囊装置和圆筒型充气器。该侧气囊装置的缓冲垫内部通过在上下中央附近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面板划分为上下两个空间,即上部腔和下部腔。在该面板上,作为连接两个空间的孔设有流通开口部,从而使气体能够流通。专利文献1的侧气囊装置中,内置有充气器的软管,在其膨胀后,首先向下部腔供给气体,再通过该下部腔向上部腔供给气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03-5013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将缓冲垫的内部划分为多个腔是拥有较多优点的。例如,限制从一开始向缓冲垫整体充入气体时容易发生的不规则的展开动作,从而能够使展开动作稳定。此外,通过将直接与驾乘人员接触的腔区分于内置有充气器的腔,从而能够使从充气器喷出的气体的压力不直接施加于驾乘人员。
但是,从专利文献1的下部腔向上部腔供给气体时,虽然专利文献1中没有提到,但根据供给气体的方向,有时上部腔会发生摇晃。若因腔的摇晃使得缓冲垫整体的展开动作变得不稳定,例如缓冲垫呈向车辆后方倾倒的姿势等的话,对驾乘人员的约束性能就会降低。若缓冲垫发生不稳定的展开动作或呈意想不到的姿势的话,因划分为上述的多个腔而带来的有利效果也会消失。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具有多个腔的缓冲垫,能够使其展开动作进一步稳定的侧气囊装置。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侧气囊装置的代表性结构为,从侧方约束车辆座椅上的驾乘人员的侧气囊装置。该侧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产生气体的充气器,以及,在车辆紧急情况下,被充上气体并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侧方膨胀展开的缓冲垫,缓冲垫具备:后腔,其具有至少有一部分从座椅靠背朝向车辆前方突出从而约束驾乘人员身体的一部分的中间约束部,以及,相对于中间约束部位于车辆后方的主要部分;区划壁,其构成后腔的前缘和上缘且在车宽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前腔,其向区划壁的车辆前方和车辆上方的范围膨胀展开;上开口部,其于后腔上缘的后部并在区划壁开口,且能够从后腔向前腔供给气体;以及,下开口部,其于后腔前缘的下部并在区划壁开口,且能够从后腔向前腔供给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立夫开发公司,未经奥托立夫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319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