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压成型品、具有该冲压成型品的汽车用结构构件、该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17264.0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32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泰弘;中泽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19/08 | 分类号: | B21D19/08;B21D5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成型 具有 汽车 结构 构件 制造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板制的冲压成型品,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用作用于构成汽车车身的结构构件的加强件的冲压成型品。而且,本发明涉及具有该冲压成型品的汽车用结构构件、以及该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包括各种结构构件(例:槛板(也称作侧梁)、横梁、纵梁、中央立柱等)。结构构件多采用钢板制的冲压成型品。被用于结构构件的冲压成型品例如具有槽形或帽形的截面形状。槽形截面的冲压成型品具有顶板部和与顶板部相连的一对凸缘部。帽形截面的冲压成型品具有顶板部、与顶板部相连的一对纵壁部、以及与各纵壁部相连的一对凸缘部。一般情况下,多个冲压成型品的缘部相互重叠,并通过电阻点焊相接合。由此,能够组装成空心的结构构件。
在这样的汽车用结构构件中,在成型品彼此相接合的部分、承受高载荷的部分等这样的重要部位通过电阻点焊接合加强件。加强件也多采用钢板制的冲压成型品。例如在为槛板的情况下,在槛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配置将槛板的内部分隔的加强件。这是为了确保槛板的、针对侧面碰撞的载荷的三点弯曲抗压性能。该加强件被称作隔板或加强板。
图1是表示在内部具有以往的隔板的槛板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另外,图1中示出透视了内部的隔板110的状态。在下面的说明中,以结构构件为槛板1的情况为例。
如图1所示,槛板1为长条且空心的筒状体。图1所例示的槛板1的截面形状呈大致矩形。隔板110具有顶板部111和凸缘部114。顶板部111的轮廓形状与槛板1的内截面形状大致一致。凸缘部114形成在顶板部111的四条边中的各边112。隔板110配置在槛板1的内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规定位置。隔板110的各凸缘部114与槛板1的内表面重叠,并通过电阻点焊等与槛板1相接合。从汽车车身轻量化的观点出发,槛板1和隔板110采用从高强度钢板成型得到的冲压成型品。此处的高强度钢板的抗拉强度通常被设为440MPa以上,有时也会根据所要求的性能等设为更高的抗拉强度。
以往,凸缘部114通过独立地弯折顶板部111的四条边112各自的缘部而形成。下面,将分别自顶板部111的各边112延伸的各个凸缘部114也称作“边凸缘部”。在该情况下,凸缘部114在将顶板部111的相邻的边112连结起来的角部113处分离,呈不连续状态。根据情况的不同,能够像图1所示的那样,在边凸缘部114各自的两侧端部设置缺口117。
然而,从槛板1(汽车用结构构件)中的隔板110(加强件)的性能方面来讲,理想的是,相比于像图1所示的以往的隔板110那样凸缘部114在顶板部111的角部113处呈不连续状态的情况,期望的是凸缘部以下述方式构成。凸缘部还自顶板部111的各角部113延伸。下面,将自顶板部111的各角部113延伸的各个凸缘部也称作“拐角凸缘部”。相邻的边凸缘部借助拐角凸缘部相连。在该情况下,凸缘部在从顶板部111的某条边112到角部113及相邻的边112的范围内连续。下面,将这样地不在顶板部111的角部113处分离而连续的凸缘部也称作“连续凸缘部”。
然而,通过冲压成型来获得具有这样的连续凸缘部的产品非常困难。不过,一直以来都能够通过对软钢、铝等较柔软的板材进行冲压成型来获得像罐子的盖那样的产品。但是,为了获得上述汽车用结构构件中的加强件,特别是对高强度钢板进行冲压成型来制造具有连续凸缘部的产品是困难的。理由如下。
在通过冲压成型从钢板制造具有连续凸缘部的产品时,拐角凸缘部的成型为收缩凸缘成型。因此,拐角凸缘部容易产生褶皱。钢板的强度越高,该褶皱越明显地产生。
当拐角凸缘部产生褶皱时,会发生下面的问题。若参照图1所示的例子,则在将隔板110配置在槛板1的内部,并通过电阻点焊将彼此的重叠部接合起来时,因褶皱导致重叠部产生间隙。由此,容易产生焊接不良等不良情况。而且,槛板1内的隔板110的配置容易变得不稳定。因而,当隔板110的拐角凸缘部产生褶皱时,该隔板110无法用作实际的产品。
在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型时成为收缩凸缘成型的部位抑制褶皱的产生的现有技术如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172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