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置有致动元件和显示致动元件定位的传感部件的致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2444.1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0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R·博塔西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纽迈司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5/12 | 分类号: | B25B5/12;B25B5/16;B23K11/31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发件 感测位置 致动元件 读取 传感部件 孔口 检测 传感元件 第二位置 第一位置 致动装置 不工作位置 外壳外部 盖密封 滑动 容置 联接 关联 | ||
1.一种致动装置(10;50;80),其具有:
-外壳(15;55;85),外壳内设置有致动元件(11;51;81),致动元件(11;51;81)沿一条第一轴线(A,A',A”)在第一工作位置(12)与第二不工作位置(13)之间能滑动移动,传感部件(20)适于检测致动元件(11;51;81)在第一工作位置(12)或第二不工作位置(13)的至少一个位置的定位;
-致动元件(11;51;81),其联接于至少一个触发件(31,32;52a,59;83,88),以便致动元件(11;51;81)在第一工作位置(12)或第二不工作位置(13)的一个位置的定位相应于至少一个触发件(31,32;52a,59;83,88)在至少一个感测位置的定位;
-外壳(15;55;85),其具有至少一个读取孔口(16a,16b;56a,56b;86a,86b),通过至少一个读取孔口能检测至少一个触发件(31,32;52a,59;83,88)在至少一个感测位置的定位;
-传感部件(20),其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元件(21),至少一个传感元件与至少一个感测位置相关联以检测至少一个触发件(31,32;52a,59;83,88)在至少一个感测位置的定位,传感部件布置在外壳(15;55;85)的外部并且在读取孔口(16a,16b;56a,56b;86a,86b)处连接于外壳;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触发件(31,32;52a,59;83,88)完全容置在外壳(15;55;85)内,至少一个读取孔口(16a,16b;56a,56b;86a,86b)用一个盖(40)密封,制成盖的材料适于使在触发件(31,32;52a,59;83,88)布置在至少一个感测位置时检测该触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装置(10;50;80),其特征在于,盖(40)用非磁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装置(10;50;80),其特征在于,盖用粘结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装置(10;50;80),其特征在于,致动元件(11;51;81)联接于两个触发件(31,32;52a,59;83,88),这两个触发件能向相应的第一读取孔口(16a;56a;86a)和第二读取孔口(16b;56b;86b)移动和离开相应的第一读取孔口和第二读取孔口,每个读取孔口(16a,16b;56a,56b;86a,86b)都联接于传感部件(20)的传感元件(21),从而限定一个感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装置(10;50;80),其特征在于,传感部件(20)具有两个传感元件(21),这两个传感元件相对于垂直轴线(Y)和水平轴线(X)这两条轴线不成一直线地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致动装置(10;50;80),其特征在于,两个传感元件(21)沿着一条相对于水平轴线(X)和垂直轴线(Y)成对角倾斜的线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装置(10;50;80),其特征在于,传感部件(20)具有传感器体(22),用于信号提取的连接器(23)通过螺栓(25)固定于传感器体;连接器(23)适于根据多个定向固定于传感器体(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致动装置(10;50;80),其特征在于,连接器(23)具有曲面螺母(27),该曲面螺母成形成与螺栓(25)的头部(25a)配合,以在连接器(23)与传感器体(22)之间限定多个稳固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致动装置(10;50;80),其特征在于,曲面螺母(27)限定多个适于容置螺栓头部(25a)的至少一部分的座部(27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纽迈司股份公司,未经纽迈司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24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