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再循环阀、排气再循环阀的解冻系统以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1865.2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5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三木章弘;盛山英行;柄泽将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02M26/73 | 分类号: | F02M26/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再循环 解冻 系统 以及 发动机 | ||
一种排气再循环阀,具备:阀外壳(31),其设有排气通路(31A);阀体(34、35),其设置于排气通路(31A),并且开闭该排气通路(31A);阀杆(36),其与阀体(34、35)连结,并且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在阀外壳(31)上设有:从外部供给有流体的流入部(39A)、使从流入部(39A)流入的流体经过阀杆(36)的附近流通的凹部(38)、以及从流入部(39A)朝向阀杆(36)的附近开口的节流部(39D)。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气再循环阀、排气再循环阀的解冻系统以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使从发动机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返回进气侧,通过使氧浓度小的进气燃烧来使燃烧温度降低,从而降低在燃烧时所产生的NOx的排气再循环。
在这样的排气再循环中,设有使发动机的排气歧管与进气歧管连通的再循环管路,并且在再循环管路的中途设有排气再循环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实施排气再循环的情况下,使排气再循环阀打开,使排气的一部分从排气歧管向进气歧管再循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3/006815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现有的排气再循环阀中,在寒冷地带等使用的情况下,排气中所含有的水分在与阀体连结的阀杆和对阀杆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之间冻结,会使排气再循环阀以关闭状态固着。在这样的状态下,在发动机运转后,存在利用来自充分升温的发动机的热来使冻结部分解冻需要等待,在能够实施排气再循环之前需要花费时间的问题。
或者在轻微固着的情况下,通过擦拭动作来除去冻结部分,使阀体打开,但是冰片夹在阀杆与支持部之间,在阀体打开的状态下会再次固着。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排气再循环阀、排气再循环阀的解冻系统及发动机,即使在产生冻结的情况下,也能够切实地缩短在能够实施排气再循环之前的启动时间。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排气再循环阀的特征在于,阀外壳,其设有排气通路;阀体,其设置于所述排气通路,并且开闭该排气通路;阀杆,其设置为与所述阀体连结且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在所述阀外壳设有:流入部,其从外部供给有流体;凹部,其使从所述流入部流入的所述流体经过所述阀杆的附近流通;节流部,其从所述流入部朝向所述阀杆的附近开口。
在这里,阀杆在排气再循环阀中通常位于中央里侧位置,为使解冻用的流体能够切实地流入这样的阀杆的附近,在本发明中,在阀外壳设有凹部。然而,在这样的凹部中,流体容易积存,因此通过设置朝向阀杆开口的节流部,使所流入的流体强力地喷射到凹部,这样,即使在凹部也能够使流体切实地循环,能够迅速地使阀杆的附近升温而促进解冻。
在本发明的排气再循环阀中,在所述阀外壳设有使所述流体流出的流出部,优选所述凹部使所述流体从所述流入部向所述流出部流通。
本发明的排气再循环阀的解冻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任一排气再循环阀;供给流路,其从发动机的冷却水回路分流而将发动机冷却水作为所述流体供给到所述排气再循环阀;返回流路,其使所述发动机冷却水从所述排气再循环阀返回到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回路的返回侧。
优选在本发明的排气再循环阀的解冻系统中,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回路具备:第一冷却水回路,其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水向所述发动机流入的一侧设有泵;第二冷却水回路,其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水从所述发动机流出的一侧经由调温器分流而使所述发动机冷却水经过散热器向所述泵返回;所述供给流路的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回路的分流位置设置在所述泵的流出侧与所述调温器之间,所述返回流路向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回路的返回位置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流出侧与所述泵流入侧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18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