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然气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9464.7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9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付江维;赵欢欢;聂永生;蔡旭东;王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联合新能源重卡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1/06 | 分类号: | F02M21/0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曹政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气 发动机 温度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化天然气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气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很大,导致经过汽化器汽化之后的天然气在进入发动机之前温度不稳定。进气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发动机工作不正常。现有部分生产厂家在发动机端增加一级热交换器,采用蜡式节温器的方式控制防冻液是否开启,存在反应慢,控制精度不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然气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系统,目的是实现智能化、实时性的控制发动机进气温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天然气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汽化器、热交换器和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ECU,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电控单元和通过发动机的冷却液在发动机和热交换器之间循环回流与热交换器内的天然气进行热交换控制发动机进气温度的执行装置,所述ECU和执行装置均与电控单元连接。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安装板、加热芯片和设于加热芯片上的第一冷却液进出口与第一天然气进出口,所述加热芯片固定设于安装板上。
所述执行装置包括防冻液电磁阀和用于检测热交换器导向发动机的天然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防冻液电磁阀设于第一冷却液进口和第二冷却液出口之间。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报警器和用于检测防冻液电磁阀开闭运动的速度传感器,所述报警器和速度传感器均与电控单元连接。
所述汽化器和热交换器之间设有调压器。
所述调压器为电动调压器,所述第一天然气出口和发动机的第二天然气进口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电动调压器均与电控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发动机燃气进气温度,电控单元通过采集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且和发动机ECU通讯,判断当前天然气进气温度是否合适,通过控制防冻液电磁阀开闭,将燃气进气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具有智能化、实时性和集成化的优点,可以实现较精确的控制进气温度。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天然气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LNG储液罐,2、汽化器,3、调压器,4、热交换器,5、温度传感器,6、电控单元,7、发动机,8、防冻液电磁阀,41,安装板,42、加热芯片,43、第一冷却液出口,44、第一冷却液进口,45、第一天然气进口,46、第一天然气出口,71、第二天然气进口,72、ECU,73、第二冷却液出口,74、冷却液回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气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LNG储液罐1、汽化器2、热交换器4和发动机7,发动机7包括第二天然气进口71、ECU72、第二冷却液出口73和冷却液回水口74,该控制系统还包括电控单元6和通过发动机的冷却液在发动机7和热交换器4之间循环回流与热交换器内的天然气进行热交换控制发动机7进气温度的执行装置,ECU72和执行装置均与电控单元6连接。
如图2所示,热交换器4包括安装板41、加热芯片42和设于加热芯片42上的第一冷却液出口43、第一冷却液进口44、第一天然气进口45与第一天然气出口46,加热芯片42固定设于安装板41上。具体的说,加热芯片与安装板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固定,第一冷却液进出口和第一天然气进出口均焊接有用于连接管路的管接头。热交换器4可以通过安装板41安装于发动机或整车底盘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联合新能源重卡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联合新能源重卡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94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EGR冷却器冷却腔的改良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曲轴后端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