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式发动机曲轴后轴承座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8842.3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4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斌;李岩;吕婧;王亦伟;杜宁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洲际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00 | 分类号: | F16C35/00;F16N1/00;F16J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发动机 曲轴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式发动机曲轴后轴承座。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技术水平的进步,发动机向节能降耗,低噪声振动方向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发动机的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性,一方面需要减轻各部件自身重量,降低惯量,另一方面需要提高燃烧爆发压力,来提高燃烧做功的效率。但是高燃烧爆发压力势必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振动,而影响发动机的噪声振动性能,如何协调发动机能耗和噪声振动方面的性能,一直是发动机领域技术人员长期以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隧道式发动机,主要是指其曲轴安装位置的形式是隧道式的结构,即发动机曲轴在装配好轴承座之后,以进入隧道的形式装入发动机隧道式的曲轴安装座孔中。这种发动机机体结构相对剖分式、龙门式机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及定位精度。同时,隧道式发动机的曲轴后轴承座不仅要作为连接运动部件与发动机本体的关键零件,其结构特性、力学性能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及噪声振动性能,并且,后轴承座作为发动机曲轴后端的支撑零件,具有曲轴轴向止推,以及后端润滑、机油密封的重要功能。一般发动机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曲轴后端面机油泄露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并影响曲轴润滑,降低发动机使用寿命,产生较高的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式发动机曲轴后轴承座,降低发动机重量,降低发动机的噪声和振动,并提供良好的发动机曲轴后端面密封结构、曲轴后端润滑结构,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式发动机曲轴后轴承座,其包括位于发动机内侧的内端面,发动机外侧与发动机后端连接板连接的外端面,与发动机缸体配合的缸体配合面,以及与曲轴轴颈配合的曲轴座孔,所述外端面靠近曲轴座孔的周围设置有外端面润滑油道。
所述外端面润滑油道为非封闭结构,与曲轴座孔间有外端面回油槽连接。
所述外端面润滑油道中设置有回油孔,回油孔贯穿外端面和内端面。
所述外端面润滑油道外侧,法兰边的内侧设置有外端油封面。
所述内端面设置有三条加强筋,三条加强筋呈倒三角状态排列。
所述内端面档油边上部设置有内端面油槽。
所述曲轴座孔表面有机油通道,机油通道贯穿曲轴座孔表面和缸体配合面。
所述缸体配合面上设置有密封圈槽。
所述曲轴后轴承座为整体式结构,材料为铝合金。
所述内端面档油边的内侧设置有止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式发动机曲轴后轴承座,由于其倒三角结构布置的加强筋具有良好的韧性,可以吸收曲轴传递的冲击应力,有效降低了发动机的噪声和振动。
非封闭结构的外端面润滑油道通过外端面回油槽为曲轴座孔的外沿提供润滑,同时外端面润滑油道还负责曲轴后油封的润滑,在位于外端面润滑油道中部、底部的回油孔和整体式的外端油封面配合下,提供了良好的曲轴后端面的机油密封性能;缸体配合面上设置有密封圈槽,由于缸体配合面与缸体均为整体式的结构,且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这两个部件没有相对运动,通过使用密封圈可以取得很好的密封性。
内端面档油边上部的内端面油槽为内端面的止推面提供润滑;贯穿曲轴座孔表面和缸体配合面的机油通道则为曲轴后轴颈提供润滑,通过上述一系列对曲轴后轴颈的润滑方式,提高了发动机寿命。
由于后轴承座整体使用铝合金的材质,零件重量明显减轻,由于降低了发动机重量,并在保证发动机刚度的前提下,降低了发动机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座的外端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座的内端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座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座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缸体配合面,2-法兰,3-法兰边,4-螺栓孔,5-外端面润滑油道,6-曲轴座孔,7-外端面回油槽,8-回油孔,9-机油通道,10-外端油封面,11-密封圈槽,12-加强筋,13-内端面油槽,14-档油边,15-止推面,16-内端面,17-外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洲际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洲际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88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驱动桥轴承的隔套
- 下一篇:一种具有冷却管路的轴承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