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轮机乏汽余热耦合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6715.3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5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华;孙英博;万逵芳;赵文波;刘彦鹏;邢洪涛;曹涛;郭婷婷;张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L15/00 | 分类号: | F23L15/00;F23J15/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广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轮机 余热 耦合 锅炉 烟气 深度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轮机乏汽余热耦合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火电机组仍然在主要经济体的电力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化石 能源的日益减少、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对火力发电节能 降耗提出更高标准,如何进一步降低单位发电能耗进而实现节能减排是发电企 业的重要任务。
基于蒸汽朗肯动力循环理论,机组发电时汽轮机排汽需要产生大量的能源 损失,约占机组输入能量的40%。该汽轮机乏汽余热损失利用的技术措施有限, 在北方通过高背压、热泵等方法可用于冬季采暖供热,但在采暖尖末寒期该余 热无法全部利用,非供热季以及南方全季节时间该余热无法利用,造成冷源损 失。因此,有必要研究汽轮机乏汽余热的其他利用方式。
火电机组排烟温度每升高10℃,机组供电煤耗将增加约1g/(kW·h),在 运行中排烟温度偏高是影响锅炉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随着运行时间的 增加,排烟温度偏高的现象比较普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是降低排烟温度、提 高炉效的有效措施。但当前低温省煤器等技术措施,由于排烟温度受制于低温 腐蚀等因素影响,余热利用的能源品位等级较低,进而提高机组效率空间受限。 此外,锅炉重要辅机空预器存在低温腐蚀导致漏风量偏大、风机电耗增加的问 题,同时随着SCR烟气脱硝装置投入后,低烟温也导致氨气逃逸后生成的硫酸 氢氨容易聚集在空预器受热面上发生腐蚀和堵塞。因此,需考虑在不增加抽汽 前提下提高暖风器出口风温,进而提高空预器冷端出口烟温预防低温腐蚀的措 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前述火电机组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利用汽轮机乏汽 余热加热暖风器中冷风,提高的排烟余热由凝结水通过烟-水换热器进行回收, 并排挤低压加热器抽汽返回汽轮机做功,实现了汽轮机乏汽余热与锅炉烟气余 热的耦合利用,由此可进一步提高发电机组的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 染的汽轮机乏汽余热耦合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汽轮机乏汽余热耦合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系统,包括一次 风机和二次风机,一次风机的进风口和二次风机的进风口分别与外界大气相 连,一次风机的排风口与一次风输送管路的进风口相连,一次风输送管路的中 部穿过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换热通道,二次风机的排风口与二次风输送管路的 进风口相连,二次风输送管路的中部穿过空气预热器的二次风换热通道,空气 预热器的一侧设有烟气通道,空气预热器的烟气通道串联在烟道的中部,烟道 出口端设有除尘器,所述一次风输送管路和二次风输送管路位于空气预热器进 风段的管路上串联有暖风器,暖风器的加热回路串联在机组循环水/乏汽循环 管路上;
所述烟道位于空气预热器和除尘器之间的管路上串联有烟-水换热器,烟- 水换热器的加热回路串联在凝汽器后轴封加热器凝结水循环管路上;
所述凝汽器后轴封加热器凝结水循环管路的入口端与低压加热管路的进 口端相连,凝汽器后轴封加热器凝结水循环管路的出口端与低压加热管路的出 口端相连,低压加热管路上自入口端至出口端依次串联有八号低压加热器、七 号低压加热器、六号低压加热器和五号低压加热器,八号低压加热器具有八号 低压加热器抽汽装置,七号低压加热器具有七号低压加热器抽汽装置,六号低 压加热器具有六号低压加热器抽汽装置,五号低压加热器具有五号低压加热器 抽汽装置;
所述低压加热管路位于所述七号低压加热器和六号低压加热器之间的管 路段通过管道与所述凝汽器后轴封加热器凝结水循环管路上将凝结水输入所 述烟-水换热器的管段相连,所述低压加热管路位于所述六号低压加热器和五 号低压加热器之间的管路段通过管道与所述凝汽器后轴封加热器凝结水循环 管路上将凝结水输出所述烟-水换热器的管段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汽轮机乏汽余热耦合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系统,其中所述 空气预热器为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汽轮机乏汽余热耦合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系统的有益效 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67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炒一吊炉具
- 下一篇:一种酸再生机组助燃空气加热节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