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中隔墙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6163.6 | 申请日: | 2015-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3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海;程波;狄武飞;林业;李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B60R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隔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中隔墙。
背景技术
货运汽车的货运车厢设在驾驶室后方,当碰到下坡路段、路况较差的颠簸 路段或是突发的急刹车状况等情况时,装货厢体重心前移,容易导致车厢内的 货物箱体向车前方移动,此时驾驶室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对人身安全造成极大 威胁,因此在驾驶室与货运车厢之间需要设置中隔墙作为防护;传统的汽车中 隔墙采用PVC板制作,虽然重量较轻,但是其强度不足,不能满足汽车法规对 强度的要求,从而防护性不足、使用寿命较短,且制作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污 染。
因此,就需要一种汽车中隔墙,其强度能够满足汽车法规对强度的要求, 具有足够的防护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制作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中隔墙,其强度能够满足 汽车法规对强度的要求,具有足够的防护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制作过程 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中隔墙,包括均采用金属制成的骨架和隔板,所述骨架 呈框架式结构,所述隔板与骨架适形配合并覆盖在骨架表面。
进一步,所述骨架和隔板均采用铝合金制成。
进一步,所述骨架和隔板通过铆接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该汽车中隔墙还包括用于密封隔板与汽车车身之间空隙的隔板密 封组件,所述隔板密封组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隔板外沿。
进一步,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连接在隔板顶部及两侧的第一密封件和连接在 隔板底部的第二密封件。
进一步,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上连接有视窗玻璃及设在视窗 玻璃边沿处的玻璃密封件。
进一步,所述骨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倾斜于第二框 架,且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通过支撑梁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骨架由方形金属管依次拼焊连接而成。
进一步,所述骨架的底部设有用于减震的缓冲垫。
进一步,所述骨架上连接有用于与汽车车身相连的连接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中隔墙,骨架和隔板相配合, 在货运车厢和驾驶室之间形成充分隔离,防止紧急制动、追尾等情况下的货物 冲击,保证乘员生命安全;骨架和隔板均采用金属制成,其强度能够满足汽车 法规对强度的要求,具有足够的防护性,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相比于PVC 板,金属框架和金属板在制作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程度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如图 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中隔墙,包括均采用金属制成的骨架和隔板2,所述骨架 呈框架式结构,所述隔板2与骨架适形配合并覆盖在骨架表面;框架式结构即 由若干横杆、纵杆和斜杆等杆件按一定方式联结而成的结构,其承重能力强, 有利于提高中隔墙的强度;隔板2为金属板,其固定连接在骨架表面,隔离、 阻挡性能佳,外观性好;适形配合是指骨架和隔板2在外形轮廓上相配合,使 得隔板2可以覆盖骨架框架结构上的洞口;金属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钢、 铁及合金等材料;骨架和隔板2相配合,在货运车厢和驾驶室之间形成充分隔 离,防止紧急制动、追尾等情况下的货物冲击,保证乘员生命安全;骨架和隔 板2均采用金属制成,其强度能够满足汽车法规对强度的要求,具有足够的防 护性,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相比于PVC板,金属框架和金属板在制作过程 中的环境污染程度大大降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架和隔板2均采用铝合金制成;铝合金重量轻、强度 足,有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及提升车身防腐性能;但由于铝材焊接会产生变形 及基材强度衰退,影响整车强度和可靠性,且在焊接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和弧光,影响工人健康;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架和隔板2通过铆接方式固定连 接,即在骨架和隔板2上开设相关连接孔,通过铆钉铆接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61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键盘的薄膜电路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家用电器新型触摸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