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气道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61854.7 | 申请日: | 2015-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2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杨书乔;郑亮;平涛;李翔;张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15/00 | 分类号: | G01M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孟阿妮;郭栋梁 |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一种试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发送机气道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进气道气流组织对发动机燃烧过程有重要影响,而合适的进气气流组织主要依靠合理的进气道结构设计和匹配的结构。因此,对于不同的气道、气阀结构,评估其气流组织的能力对于掌握发动机的性能尤其重要,而较为直接、成熟的方式便是气道稳流吹风试验。
对于气道稳流试验台及装置,国内外都有诸多研究。虽然对于进排气道流通特性的测量已经形成了一批产品,如天津大学内燃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气道吹风试验台(专利号02128945.X)。但目前国内外已知的气道吹风试验台等测试装置仍存在以下问题:
对于一些发动机,气流从进气箱进入到进气道前,还需经过一段进气歧管。传统的试验台并未加装进气歧管。这会严重影响对气道性能的评估,进而影响到发动机进气道的设计开发。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接近发动机真实运行工况的气道稳流测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气道测试装置,包括气缸盖、试验台,气缸盖内设置有进气道,气缸盖安装在试验台上侧,本发动机气道测试装置还包括进气歧管,进气歧管内设置有一通孔,进气歧管连接气缸盖,气流通过进气歧管内通孔进入进气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测试装置,更贴近真实发动机的进气道性能,准确性更高,能够更有效的指导发动机进气道的开发工作,大大提供测试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进气歧管的发动机气道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气歧管的整体结构、上安装部、下安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密封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叶片风速仪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气缸盖;2-进气道;3-进气歧管;4-试验台;
5-模拟缸套;6-叶片风速仪;7-叶片风速仪支撑杆
8-稳压筒;9-支撑杆上部;10-锥形螺纹部;11-支撑杆下部;
12-上安装部;13-法兰盘;14-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气道测试装置,包括包括气缸盖1,试验台4,气缸盖1安装在试验台4上侧,气缸盖1内设置有进气道2,本发动机气道测试装置还包括进气歧管3,进气歧管3内设置有一通孔,进气歧管3连接气缸盖1,气流通过进气歧管3内通孔进入进气道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气道测试装置更贴近真实发动机的进气道性能,准确性更高,能够更有效的指导发动机进气道的开发工作,大大提供测试的精确度。
如图2,进一步,进气歧管3还包括上安装部12、下安装部,上安装部为一凸台,凸台内设置为一阶梯孔,下安装部为一法兰盘13,进气歧管3通过上安装部12连接气缸盖1,进气歧管3通过法兰盘13安装在试验台4上。通过设置上安装部、下安装部的设置方便进气歧管与气缸盖和试验台的连接。
如图3,优选地,进气歧管3还包括密封垫圈14,密封垫圈14配套安装在所述上安装部12阶梯孔上。通过密封垫圈的加装,更能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如图3,优选地,密封垫圈14内表面设置有一环形凹槽。通过环形凹槽的设置可以使提高密封垫圈的伸缩性、和气缸盖的紧密性。
如图3,优选地,密封垫圈14内表面设置有一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减小应力集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18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