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泊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4438.4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9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逯鹏;李新建;李奇航;张微;贾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30/06 | 分类号: | B60W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泊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泊车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车辆普及度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就是停车问题,“停车难”的问题也逐渐显 现,停车车位求过于供。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减缓,就需要建立更大的停车场,但停车场的 空间有限,这样每个停车位的空间相对来说就变得狭小了,这样一来,对于驾驶者,特别是 新手驾驶者来说在狭小的空间进行倒车入位,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目前,国内外对智能车的研究领域中,日本和美国处于领先地位,现在,他们利用 高性能的专家控制系统来开发智能车控制系统的推进器驱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智能 车的发展不断重视,智能泊车系统方面也在不断探索研究,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经济调剂制 约等种种原因,我国智能车的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智能控制方面还有 欠缺。
智能汽车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失误,即使停车位再狭小,障碍物的位置再不规则, 也可以躲避障碍物,并且可以把车驶入停车位中,能够轻易地做到人类手动操作很难做到 的事情。
因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成本、性能可靠的自动泊车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帮助驾驶者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减轻负担、自动完成停 车操作而提供一种自动泊车系统,该自动泊车系统具有成本低、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效果好 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泊车系统,设置有双驱小车底盘、电机、电路板和控制系统,所述的电路 板设置于双驱小车底盘之上,所述的电机设置于双驱小车底盘的双驱轮处,所述的控制系 统设置于电路板的上方,该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单片机、电机驱动模块和超声波模块, 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和超声波模块通过杜邦线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胶焊于 双驱小车底盘上方,所述的超声波模块包含两个,分别胶焊于双驱小车底盘上方,分别位于 双驱小车底盘后边框和右边框,所述的单片机点焊于电路板上。
所述的单片机的型号为STC89C52。
所述的电机为直流减速电机。
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的型号为L298N。
所述的超声波模块的型号为HC_SR04。
所述的电路板的型号为QX-mini51开发板。
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的引脚OUT1、OUT2与双驱小车的右轮电机连接,所述的电机 驱动模块的输出端OUT3、OUT4与双驱小车的左轮电机连接,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的引脚+ 12V和GND端接至电源部分的+12V和GND端,所述的QX-mini51开发板的+5V端和GND端接至电 机的+5V端和GND端,电源部分的GND端和QX-mini51开发板的GND端共同接至电机的GND端, 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的引脚IN1、IN2、IN3、IN4分别与单片机的P10、P11、P12、P13端口连接。
所述的超声波模块的VCC端与QX-mini51开发板的+5V端口连接,所述的超声波模 块的GND端与QX-mini51开发板的GND端连接,所述的超声波模块的Echo端分别接至单片机 的P15、P16端口,所述的超声波模块的Trig端分别接至单片机的P05、P06端口。
所述的两个超声波模块分别胶焊在双驱小车底盘的后边框的中间部位和双驱小 车底盘的右边框且距离后边框1cm。
附图说明
图1为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电机驱动模块与单片机的连接图示意图。
图3为超声波模块与单片机的连接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发明所涉及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详 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泊车系统,包括双驱小车底盘、电路板和控制系统,所述的电 路板设置于双驱小车底盘上方,控制系统设置于电路板上方。
参看图1,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单片机、电机驱动模块和超声波模块,单 片机点焊于电路板上。本实施例中单片机采用STC89C52,电机驱动模块的型号为L298N,超 声波模块的型号为HC_SR04,电路板的型号为QX-mini51开发板,上述器件性能优异、购买成 本低,完全能够满足本实施例中系统的使用要求,也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44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型汽车列车参数估计系统
- 下一篇:多功能汽车钣喷维修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