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滤清器的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36086.X | 申请日: | 2015-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3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善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格林利福新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F02M35/0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华苑产业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滤清 汽车 燃油 蒸发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滤清器的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汽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轻型汽油车油箱内的汽油燃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大量的燃油蒸汽,因为燃油蒸汽主要成分为HC污染物,其对环境及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危害,所以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为了保护环境及人体健康,我国制定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
汽油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在常温下燃油箱经常充满蒸气,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将蒸气引入燃烧并防止挥发到大气中。这个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是活性碳罐贮存装置,因为活性碳有吸附功能,当汽车运行或熄火时,燃油箱的汽油蒸气通过管路进入活性碳罐的上部,新鲜空气则从活性碳罐下部进入活性碳罐。发动机熄火后,汽油蒸气与新鲜空气在罐内混合并贮存在活性碳罐中,当发动机启动后,装在活性碳罐与进气歧管之间的燃油蒸发净化装置的电磁阀门打开,活性碳罐内的汽油蒸气被吸入进气歧管参加燃烧。现有的轻型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存在对碳罐堵塞的缺陷,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带有滤清器的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有滤清器的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带有滤清器的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包括油箱,在所述油箱上设有燃油蒸发管,所述燃油蒸发管与碳罐对应连通,所述碳罐还与进气管和发动机进气歧管对应连通,所述进气管与滤清器对应连通,所述滤清器为中空腔体结构,在所述滤清器内设有两块开有通孔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滤清器分为依次连通的一级分离室、二级分离室和三级分离室,在所述一级分离室上设有空气进气口,在所述一级分离室内设有若干层前后串接的滤芯,在所述三级分离室内填充有精密滤料层,所述二级分离室与三级分离室之间的隔板的通孔内设有单向阀,在所述二级分离室的进气端设有与三级分离室对应连通的跳跃气管,在所述跳跃气管上设有跳跃电磁阀。
在所述燃油蒸发管上设有燃油蒸发电磁阀。
在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设有进气歧管电磁阀。
在所述进气管上设有进气电磁阀。
在所述一级分离室内设有与空气进气口相对应的导流板,在所述一级分离室的底部设有排污口。
在所述一级分离室内设有两层前后串接的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滤清器的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进气管与滤清器,通过滤清器对进入碳罐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空气中的灰尘造成通过堵塞,避免发动机怠速;
2.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滤清器的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滤清器通过隔板分为三个部分,进入滤清器的空气首先通过导流板的倒流作用,空气中的杂物以及水滴会下落,通过排污口排出,然后根据空气的情况选择启闭跳跃电磁阀,当空气中含有的灰尘较多时,则关闭跳跃电磁阀,使得空气因此经过二级分离室中的两层滤芯和三级分离室中的精密滤料层进行过滤,尽最大可能降低空气中的灰尘,以免对发动机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在空气含有的灰尘较少时,则开启跳跃电磁阀,使得空气经过跳跃气管直接跨越二级分离室进入三级分离室,因为在二级分离室与三级分离室之间的通孔中设有单向阀,避免空气再向二级分离室流动,这样在空气质量较好时减少了一个步骤,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滤清器的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在燃油蒸发管上设有燃油蒸发电磁阀,驻车时,燃油蒸发电磁阀开启,在汽车油箱内的汽油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燃油蒸汽通过燃油蒸发管进入到碳罐中被其内部的活性炭吸附剂吸收,在当发动机启动后,关闭燃油蒸发电磁阀,防止出现意外,保护了发动机的安全;
4.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滤清器的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在进气管上设有进气电磁阀,在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上设有进气歧管电磁阀,在当发动机启动后,开启进气电磁阀和进气歧管电磁阀,经过三级净化除尘的新鲜空气进入碳罐后带动碳罐内部的燃油蒸汽被吸入进气歧管参加燃烧,提高了燃油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滤清器的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格林利福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格林利福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60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级变桨风力发电装置
- 下一篇:CNG和LNG双燃气供气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