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的后柱及车辆后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0600.2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7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恩鸿;宇都宫贵;平林久嗣;张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后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后柱以及采用该车辆的后柱的车辆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汽车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的要求不断 提升。在这样的形式下,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对车辆结构进行相关改进以满足人们不断增 长的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乘用车的车辆结构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从前往后依次具有前柱(A 柱)、中柱(B柱)和后柱(C柱)。现有的后柱(C柱)都是细长的柱状,其相对于车辆高度方向和 车辆长度方向均倾斜;而且后柱(C柱)的上端与乘用车的上顶板连接、下端与乘用车的后翼 子板连接。对于后柱而言,需要在保证乘客视野的情况下提高强度、即实现两者相平衡,但 是在这方面现有技术中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要求而做出了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车 体的强度、保证乘客的视野和乘客开放感且提高外观性的车辆的后柱,本实用新型还提供 了一种采用该后柱的车辆后部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柱,所述后柱位于所述车辆的后车门的在车辆长 度方向的后方且与所述后车门邻接,在车辆的侧视图中,所述后柱包括后柱根部以及在所 述后柱根部的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上方的后柱顶部;所述后柱根部的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长 度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所述后柱根部的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后柱根部前 边缘越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下方延伸越趋向车辆长度方向的后方,所述后柱根部的在车辆长 度方向上的后柱根部后边缘越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下方延伸越趋向车辆长度方向的后方,所 述后柱根部前边缘的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后柱根部后边缘的相对于 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所述后柱顶部从所述后柱根部的在车辆高度方向的上方的后柱 根部上边缘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上方延伸至车顶板;所述后柱顶部的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后 柱顶部前边缘越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下方延伸越趋向车辆长度方向的后方,所述后柱顶部的 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后柱顶部后边缘越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下方延伸越趋向车辆长度方向 的后方;并且所述后柱根部前边缘与所述后柱顶部前边缘平滑地连续,所述后柱顶部后边 缘的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后柱根部后边缘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 斜角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后柱根部具有在车辆长度方向上较长的尺寸,形成 例如大致梯形的结构,后柱顶部具有在车辆长度方向上较短的大致柱状形状,后柱从而有 效地增大了后柱根部的结构强度,还提高了车身侧部的外观性。另外,后柱整体结构越向车 辆高度方向的下方延伸越趋向车辆长度方向的后方,这降低了后柱上部对乘坐在后座椅上 的乘员的视野造成的影响,保证了视野的开放感。
优选地,在车辆的侧视图中,所述后柱顶部的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在车辆高 度方向上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所述后柱顶部前边缘的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 所述后柱顶部后边缘的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并且所述后柱根部前边缘与所述 后柱顶部前边缘平滑地连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柱顶部的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长度逐渐增大,因此使 得后柱顶部形成近似梯形的结构,加强了后柱顶部的强度。另外,通过使后柱顶部的前边缘 和后柱根部的前边缘平滑地连续,保证了后柱顶部和后柱根部两者前边缘之间的连续性, 提高了后柱顶部与后柱根部的结构组合强度,有利于后柱顶部与后柱根部的两者前边缘在 整体上与车门的后侧边缘的配合,也提高了车身侧部的外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后部结构,所述车辆后部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方案中 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柱,所述车辆后部结构还包括后车门,所述后车门包括后车门车 窗与后车门门体之间的后车门窗线,在车辆的侧视图中,所述后车门窗线在车辆长度方向 上包括后车门窗线前部和后车门窗线后部,所述后车门窗线后部越向车辆长度方向的后方 延伸越趋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上方,所述后车门窗线后部与后柱顶部下边缘平滑地连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后车门窗线的大部分(后车门窗线前部)的在车 辆高度方向上的高度降低,这样增加了乘坐在后座椅的乘客的视野,保证了开放感;还能够 使得后车门窗线后部、后柱顶部下边缘与后柱根部后边缘围成大致梯形,增强了车身侧面 的外观度。同时能够增大后柱根部周围部分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从而提高后柱根部 处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06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隐藏式车厢板机构
- 下一篇:具有转向角度显示功能的多功能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