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0568.X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2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林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春 |
主分类号: | B60C17/04 | 分类号: | B60C1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鹏举 |
地址: | 323913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应急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置一种汽车领域的安全装置,尤其涉及使用真空轮胎的车辆,在行驶当中车辆轮胎爆胎或车胎胎压低于标准胎压下的应急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车辆基本都使用真空式轮胎,导致必须在该车辆轮辋上开设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轮槽,在安装和拆卸轮胎时,把轮胎的胎边压陷到该轮槽中,从而使胎边可翻过轮辋的轮圈,方便轮胎安装和拆卸。
实际使用中,当行驶中的车辆,轮胎突然爆胎或轮胎缺气(轮胎的胎压低于标准胎压)情况下,如果轮胎瘪胎或亏气程度严重,就会使胎边滑入轮槽中,轮胎会从轮辋上脱落分离。使得轮辋直接触地,因橡胶轮胎与金属轮辋对地面的摩擦系数有很大不同,导致车辆的转向系统和刹车系统失控;车辆会严重打滑出现侧滑、侧翻现象,极易酿成重大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在轮胎爆胎或缺气状态(轮胎气压低于正常范围)下,能可靠连接轮胎与轮辋的一种汽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环形支撑带组成的圆环,支撑带为高强度刚性材料制成,相邻的两个环形支撑带的相邻端之间通过可调节的紧固件连接并安装在轮辋的轮槽中使用;支撑带的径向内表面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垫块,支撑垫块采用非金属承载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撑垫块的内端面为规则形状,内端面呈水平面或具有10°斜角的斜面,使用时,支撑垫块的内端面与轮辋的轮槽底面相抵,环形支撑带与轮辋相互分离;支撑带的径向外表面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齿状咬合条,齿状咬合条的外表面设有咬合齿,使用时,齿状咬合条与轮胎内壁紧密咬合。
上述结构的汽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支撑带为高强度刚性材料制成,强度高,不易变形。根据轮辋的轮槽实际大小选定支撑带的长度和宽度,相邻的两个环形支撑带的相邻端之间通过可调节的紧固件连接,用于对该安全装置的直径调节,使支撑带能有效配合安装在轮槽中,能有效覆盖和填平轮槽,使轮胎转动过程中不易出现偏移和松动。支撑垫块采用非金属承载性材料制成,具有高强度抗压,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性。支撑垫块的内端面呈水平面或具有10°斜角的斜面,这一结构设置,当安全装置安装在轮辋的轮槽中,可根据不同形状的轮槽面,来配合使用不同内端面的支撑垫块,这一设计增大了支撑垫块与轮槽面的接触面积,增强了该安全装置与轮辋连接可靠性和牢固度。
当行驶中车辆爆胎或低气压行驶时,能有效防止轮胎胎边滑入轮槽,阻止轮胎与轮辋的分离脱落,使车辆轮胎通过自身的厚度及韧性使轮辋与地面之间形成橡胶垫层使轮辋不会着地,轮胎乃具有抓地力和摩擦力,使车辆的转向和刹车系统可控,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支撑带的宽度与轮槽的宽度相匹配,装有支撑垫块的支撑带与齿状咬合条表面上的咬合齿的结合高度,小于或等于轮槽底到轮辋轮缘的高度。支撑带的宽度与轮槽的宽度相匹配指的是支撑带的宽度与轮辋轮槽的宽度基本相同,支撑带安装在轮槽中之后支撑带的两侧贴近轮槽的两侧壁。能有效的覆盖和封住轮辋的轮槽。
作为优选,支撑带上设有安装槽,各安装槽的中心位于支撑带的下半部的同一圆周上,各安装槽均匀分布;支撑垫块和齿状咬合条为一体式结构,设置在安装槽中,支撑垫块和齿状咬合条分别凸出支撑带的内外表面。齿状咬合条的外表面设有两条“V”形槽,使该表面形成咬合齿,咬合齿凸出于支撑带的经向外表面,使用时,齿状咬合条上的咬合齿与轮胎内壁形成紧密咬合,确保轮胎与轮辋的同步运转。支撑垫块和齿状咬合条为一体式结构,一同设置在安装槽中,可以独立安装和拆卸,方便更换和维护。
作为优选,支撑带上相邻的两个齿状咬合条之间设有一排或两排配重平衡孔,同一排的平衡配重孔的中心位于支撑带上半部分的同一圆周上。安装槽设置在支撑带的下半部,因安装槽中安装的支撑垫块与齿状咬合条为一体式非金属材质,导致支撑带上装有支撑垫块和齿状咬合条的一侧的重量小于支撑带另外一侧的重量,支撑带上下两部分的重量不平衡,会使轮胎爆胎或缺气状态下,支撑带往重量较大的一侧发生偏移,从而无法起到支撑带的支撑作用,因此设置配重平衡孔可以使该安全装置在轮胎爆胎或者缺气状态下能保持自身平衡和减轻自身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春,未经林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05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两栖车水陆模式切换系统
- 下一篇:三角形车轴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