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97221.0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3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凯;陈希成;马岫辉;董朝武;邵天鹏;王芳;邓秀波;于凯亮;魏丹;叶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中航动科燃气轮机成套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5/00 | 分类号: | F16M5/00;F16F15/08;F03D80/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王大为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燃气轮机 发电 机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是应急备用电源,具有机动灵活、越野性能好、运行稳定可 靠及适应复杂使用环境等优点。机组主要由燃气轮机和发电机等部分组成,燃气轮机通过 联轴器与发电机相连接,通过扭矩的传递,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燃气轮机和发电机是十 分贵重的设备,而车载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需要在复杂地形中行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轻则影响燃气轮机和发电机连接的同轴度,进而影响机组的正常工作,重则对燃气轮机和 发电机造成破坏,同时机组在工作时振动对机组的影响尤为重要。目前普遍使用在安装时 增加橡胶垫片的方式来实现减振,这种方式只能实现垂直方向的减振,对于水平方向的振 动则无能为力,所以发明一种能够在多个自由度减小机组振动的装置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减振效果差,振动产生的噪声 大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车载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减振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车载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减振 装置,包括减振底座和若干减振组件,
所述减振底座为整体式结构,包括两根纵梁、两根第一横梁及两根第二横梁,其中一 根第一横梁、一根第二横梁及两根纵梁首尾垂直固接,两根纵梁沿燃气轮机和发电机的轴 线对称设置,另一根第一横梁的两端及另一根第二横梁的两端均与两根纵梁固接,第一横 梁及第二横梁相互平行设置,燃气轮机和发电机通过减振底座与机组底座固接,
减振组件沿燃气轮机和发电机的轴线对称设置于减振底座的外侧壁,每个减振组件包 括上安装座、下安装座及减振器,上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板和两个第一连接板,第一安装 板与竖直方向成45°设置且通过第一连接板与减振底座固接,下安装座包括底板、第二 安装板、调高螺栓、定位销、两个第二连接板和若干调整垫,第二安装板与竖直方向成 45°设置且通过第二连接板与底板固接,底板通过螺栓与机组底座固接,调整垫位于底板 与机组底座之间,调高螺栓与底板螺纹连接,定位销与底板上的定位销孔过盈配合,减振 器与水平方向成45°设置并通过螺栓固接于上安装座与下安装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减振底座为整体式结构,由两根纵梁、两根第一横梁及两根第二横梁固接而成,构成 一个承载能力较强的钢架结构,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能够减小振动变形而导致的燃 气轮机和发电机连接同轴度的变化;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燃气轮机和发电机的振动大部分 被减振器吸收,只有较少部分传递给机组,同时由于振动产生的噪声大部分被减振器吸收, 因此大大地降低了机组工作时的噪声;采用45°安装减振器的方式,同时将减振组件沿 燃气轮机和发电机的轴线对称设置于减振底座的外侧,充分发挥了减振器的减振功能,并 且实现了六个自由度方向的减振,与现有的采用减振垫减振方式相比,有效提高了机组的 减振效果,延长了燃气轮机和发电机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减振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机组底座未示出);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减振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上安装座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右视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下安装座的主视图(调高螺栓、定位销及调整垫未示出);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底板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调整垫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的左视图;
图12为图1中P处放大图(局部剖);
图13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调位桩的主视图(局部剖);
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
图15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调位座的主视图;
图16为图1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车载式燃气轮机发 电机组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底座1和若干减振组件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中航动科燃气轮机成套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中航动科燃气轮机成套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72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