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公交车架式受电弓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87608.8 | 申请日: | 2015-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9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葛水法;丹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市科佳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20 | 分类号: | B60L5/20;B60L5/32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王聚才 |
| 地址: | 4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公交车 架式 受电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公交车充电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公交车架式受电弓。
背景技术
因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已成为困扰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严重问题,许多城市开始推广使用纯电动公交车。大量研究表明,电动车相比常规燃油汽车在能效和减排方面有明显优势。纯电动车和传统汽油车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比较,其中纯电动车按照“煤-电-电动机”的能源应用路径,而传统汽油车按照“石油-汽油-内燃发动机”的路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即使在电能来源仅考虑煤电的最差情况,纯电动车单位行驶里程所消耗的一次能源(折成热值)只有传统汽油汽车的0.7倍。
电动车以电能替代了燃油,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汽车的动力驱动方式,虽然使用功能一样,但是从技术上已经根本不同。换个角度,从电力服务看,它是一种用电设备,是一种新型的用电需求。为电动车提供电能供给,主要有交流充电、直流充电和电池更换等三种方式。
纯电动式公交车通过充电架,汇流排,受电弓系统装置进行充电。现在的公交车是通过充电枪进行充电,这种方式充电电流最大不超过250安,充电时间相对长。而且充电枪在和车上的接口多次插拔后,彼此的间隙越来越大,从而产生放电,导致充电枪烧结的故障。发生此类事故,则必须更换充电枪,维修成本高。
此外公交充电站的路面往往是不平整的,这样在电动公交车停靠充电的时候造成车体倾斜,导致受电弓弓头上的碳滑板与充电站充电桩上的汇流板接触不良,造成接触有间隙,接触面积减少,从而出现接触面放电、拉弧现象,严重影响充电工作,并且时间长会导致碳滑板烧蚀后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公交车架式受电弓,以适应不同路面状况,保证受电弓弓头与充电桩汇流排之间的接触,保证电动公交车的正常充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公交车架式受电弓,包括底座框架、气囊组件、控制箱,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推杆、气囊、后壳,气囊位于推杆和后壳的中间,气囊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推杆和后壳固定连接,后壳与底座框架的尾端内侧固定连接,底座框架的侧面外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气囊充气和排气的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架式受电弓还包括有起升降作用的铰接架、电动公交车充电用可转动调节和可压缩调节的受电弓头。
所述铰接架包括上机臂、下机臂、曲柄、导杆,所述底座框架的前端与导杆的下端铰接,导杆的上端与曲柄的下端铰接,曲柄的上端与上机臂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机臂近曲柄端与下机臂的上端铰接,上机臂与下机臂的铰接点位于上机臂的中间,且铰接点靠近曲柄与上机臂的固定连接点,下机臂的下端上侧与底座框架铰接,下机臂的下端下侧与推杆的前端铰接。
所述受电弓头包括空心轴、轴套、弹簧盒、两个相同的水平旋转轴,弹簧盒包括外壳、压缩复位作用的弹性部件、竖直设置的支撑轴,所述轴套套设在空心轴上,空心轴的两端端部伸出轴套外,空心轴的两端垂直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挂耳,挂耳分别与两个水平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水平旋转轴的另一端分别与弹簧盒的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轴设于外壳内,支撑轴的中部设有凸台,外壳的底部设有供支撑轴的下端伸出的开口,支撑轴凸台的下侧与外壳的底部之间设有压缩复位作用的弹性部件,支撑轴的上端从弹簧盒的外壳顶部伸出,支撑轴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绝缘件,绝缘件的上方垂直固定连接有碳滑板;所述上机臂的另一端与轴套的中间固定连接。
所述架式受电弓还包括对受电弓头起微调作用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平衡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空心轴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下端与平衡杆的一端铰接,平衡杆的另一端与上机臂近曲柄端铰接。
所述平衡杆包括平衡杆中间杆体和平衡杆端头,所述平衡杆中间杆体的两端均设有内螺纹,所述平衡杆端头均设有与平衡杆中间杆体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所述底座框架、上机臂、下机臂、导杆、平衡杆、曲柄、空心轴、轴套、弹簧盒的外壳均为质量轻的铝合金材料。
所述导杆包括导杆中间杆体和导杆端头,所述导杆中间杆体的两端均设有内螺纹,所述导杆端头均设有与导杆中间杆体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所述轴套与空心轴之间设有具有转动耐磨作用的旋转套;所述支撑轴与弹簧盒的外壳之间也设有具有转动耐磨作用的旋转套。
所述旋转套为聚四氟乙烯套。
所述推杆为“V”型,且“V”型推杆的尖端为圆弧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市科佳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市科佳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76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