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景观化的聚合微粒吸隔声声屏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7130.9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3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钱伟鑫;沈加曙;张奎;何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正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8/02 | 分类号: | E01F8/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泰合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1 | 代理人: | 孙恩源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景观 聚合 微粒 声声 屏障 | ||
1.一种景观化的聚合微粒吸隔声声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阶梯形的吸声、隔声系统(1)和设置在吸声、隔声系统(1)两侧的两个立柱(2),所述阶梯形的吸声、隔声系统(1)由多层吸声、隔声模块组阶梯排布组成,各层吸声、隔声模块组由多个吸声、隔声模块(3)列向排布而成,所述的吸声、隔声模块(3)包括吸声体(4)和隔声体(5),所述隔声体(5)具有第一空腔(18),吸声体(4)设置在靠近声源一侧,隔声体(5)设置在远离声源一侧,所述的吸声、隔声系统(1)下方有与所述第一空腔(18)连通的填土空间(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化的聚合微粒吸隔声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声屏障还包括背板(6)和横梁(7),所述的横梁(7)设置在吸声、隔声模块组的下方并承载相应吸声、隔声模块组,所述横梁(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立柱(2)上;所述的背板(6)设置在所述声屏障背离声源的一侧;所述的吸声、隔声系统(1)、立柱(2)和背板(6)之间形成所述的填土空间(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景观化的聚合微粒吸隔声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声屏障还包设置于填土空间(8)底部的蓄水池(9),所述的蓄水池(9)上设有多条支撑筋板,蓄水池(9)的顶部设有蓄水池盖板(10),蓄水池(9)内设有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景观化的聚合微粒吸隔声声屏障,其特征是:所述蓄水池盖板(10)为微粒吸声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景观化的聚合微粒吸隔声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2)包括多个呈阶梯形设置的分层立柱,各分层立柱上均设有用于填土的第二空腔(11)、背板插槽(12)和横梁支撑孔(13)。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景观化的聚合微粒吸隔声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板(6)由多个长度相同的背板组件纵向拼装组成,所述的背板组件上设有加强筋(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化的聚合微粒吸隔声声屏障,其特征是:所述的吸声体(4)由微粒吸声板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化的聚合微粒吸隔声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2)包括多个呈阶梯形设置的分层立柱,各分层立柱上均设有用于填土的第二空腔(11)。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景观化的聚合微粒吸隔声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声体(4)为“E”字型结构,隔声体(5)为矩形框结构;所述吸声体(4)“E”字的开口侧与隔声体(5)的一个侧边对接形成所述的吸声、隔声模块(3),其中,隔声体(5)的对接面上设有用于对接固定吸声体(4)的对接槽(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正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正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713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脚步移动发光的斑马线
- 下一篇: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