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晶体掩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3398.5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2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蕴;林日乐;林丙涛;董宏奎;谢佳维;满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14/04 | 分类号: | C23C14/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江涛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晶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掩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晶体掩膜。
背景技术
石英晶体振荡器芯片三维结构加工成形后,需要对其芯片结构进 行电极镀膜工艺,特别是侧面电极镀膜工艺的精度,会直接影响到晶 体振荡器的性能。晶体振荡器芯片的三维结构电极成形工艺通常采用 金属掩膜遮蔽电子束蒸镀的方式实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 研究发现,由于受限金属掩膜加工尺寸的精度(约为几十个微米)影 响,因而电极图形的制作精度不高,且容易造成电极短路或者电极不 对称,进而导致晶体振荡器的相关参数偏低,不合格率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受限金属掩膜加工尺寸的精度影响,因 而电极图形的制作精度不高,且容易造成电极短路或者电极不对称, 进而导致晶体振荡器的相关参数偏低,不合格率上升的技术问题,本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采用晶体掩膜方式的一体式晶体掩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式晶体掩膜,包括位于基片上的石英晶体振荡器芯片结 构,以及与所述石英晶体振荡器芯片结构同基片,且与所述石英晶体 振荡器芯片结构同时制作成形的晶体掩膜。
进一步,所述基片上还设有用于与其他配套夹具进行对准定位的 对准定位孔。
进一步,所述晶体掩膜和石英晶体振荡器芯片结构通过腐蚀工艺 同时制作成形。
进一步,所述一体式晶体掩膜的尺寸制作精度为2-3微米。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体式晶体掩膜,实现了振荡器芯片的一体化 镀膜,即在对振荡器芯片进行侧面电极镀膜时,可直接利用同一基片 上的晶体掩膜,对振荡器芯片进行三维电极镀膜工艺,这种一体式晶 体掩膜工艺,提高了振荡器芯片的电极成形精度,降低了振荡器芯片 电极成形精度对晶体振荡器性能的影响。同时,在石英基片上设置有 用于与其他配套夹具进行快速对准定位的对准定位孔,由此可以在装 配工序中省略调节对准的时间,只需要对准装配上紧夹具即可,每个 基片的平均装配时间从现在的约20分钟降低到3分钟以内,大幅度 提升装配精度和生产效率,降低振荡器芯片电极成形精度对晶体振荡 器性能的影响。另外,一体式晶体掩膜的尺寸制作精度为2-3微米, 因此可将振荡器芯片短路的比例大幅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晶体掩膜结构示意图。
图中,11、石英晶体振荡器芯片结构;12、晶体掩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 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 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 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 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 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 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一体式晶体掩膜,包括位 于基片如石英基片上的石英晶体振荡器芯片结构11,以及与所述石 英晶体振荡器芯片结构11同基片,且与所述石英晶体振荡器芯片结 构11同时制作成形的晶体掩膜12。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体式晶体掩膜,实现了振荡器芯片的一体化 镀膜,即在对振荡器芯片进行侧面电极镀膜时,可直接利用同一基片 上的晶体掩膜,对振荡器芯片进行三维电极镀膜工艺,这种一体式晶 体掩膜工艺,提高了振荡器芯片的电极成形精度,降低了振荡器芯片 电极成形精度对晶体振荡器性能的影响。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基片上还设有用于与其他配套夹具进行对 准定位的对准定位孔(图中未示),以用于与其他配套夹具进行快速 对准定位,由此可以在装配工序中省略调节对准的时间,只需要对准 装配上紧夹具即可,每个基片的平均装配时间从现在的约20分钟降 低到3分钟以内,大幅度提升装配精度和生产效率,降低振荡器芯片 电极成形精度对晶体振荡器性能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33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化学镀铜装置
- 下一篇:交互式双阴极离子表面热处理炉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