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椎椎间融合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58444.6 | 申请日: | 2015-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4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菁;赵宇;刘永胜;孙志坚;许小波;任涛;蔡宝春;沈嘉桢;高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宇 |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80 | 代理人: | 刘文君 |
| 地址: | 10073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椎 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椎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椎体间融合术在脊柱外科已成为一项重要技术,尤其在退行性脊柱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而目前使用相对比较成熟的为颈椎融合器和腰椎融合器,分别对应采用前路腰椎融合术ALIF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等入路方式进行,市场针对颈椎和腰椎的融合器已比较全面和完善,其各种形式和结构已成熟且多样化。但目前针对胸椎解剖生理结构设计的融合器少之又少,一般都采用椎间打压植骨或使用腰椎融合器代替。与使用椎间融合器相比,打压植骨在提供前柱机械支撑、恢复椎间隙高度和矢状面生理序列方面的作用大大降低。目前市场上的腰椎椎间融合器主要是根据腰椎的解剖特点而设计,而脊柱腰椎为生理前凸,胸椎为生理后凸,且椎间隙高度以及胸段和腰段脊柱序列存在差异;以及腰椎椎体横断面为椭圆形,胸椎椎体横断面为心形,且胸椎椎体明显小于腰椎椎体;胸椎椎板相对腰椎椎板更为宽厚,且上下椎体间呈瓦状堆叠;胸椎棘突细长并明显往后下方倾斜,加之术中胸椎肋骨存在一定的遮挡。由于以上种种差异,即使采用经椎间孔胸椎椎间融合术TTIF,并使用腰椎融合器替代植入胸椎椎间隙,亦会出现手术操作困难,植骨融合延迟或不融合,椎间终板贴合差、受力不均导致易塌陷,术后脊柱生理曲度丢失甚至导致畸形、脊髓神经损伤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椎椎间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椎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所述的融合器本体呈半月形,所述的融合器本体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前端面、后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的融合器本体上设有通槽和多个通孔,所述的通槽与通孔相连通,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端面、下端面上均设有多块便于固定的凸块,所述的融合器本体上设有便于观察的多根显影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的通槽,所述的通槽为扇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多个通孔分别设于前端面和后端面上,所述的通孔为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通孔有三个,其中一个通孔设于前端面上,另外两个通孔设于后端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融合器本体上端面到下端面的距离为5mm~9mm,左端面到右端面的距离为15mm~30mm,前端面到后端面的距离为8mm~15mm,所述的融合器本体呈半月形且后端面半月形半径为15mm~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融合器本体上端面、下端面在矢状面形成夹角a,其中夹角a为0°~5°,所述融合器本体上端面或下端面的外表面在冠状面上为圆弧结构,其圆弧半径为50mm~1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融合器本体右端面为子弹头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融合器本体左端面上设有缺口槽,所述的缺口槽内设有为八边形柱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显影针有三根,且三根显影针分别设于左端面、右端面和后端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端面、下端面分别向外凸出金字塔状齿形成所述的凸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了一种与椎体终板的穹窿形状和终板大小、形状相适应的胸椎椎间融合器,以独特实用的结构实现微创;为使术者操作安全灵活、轻便,提供辅助定位,提供精确影像记录来进行术中手术实施的调整,及术后融合跟踪和术后护理,并且设置了通槽可以提供足够的植骨容量,同时能保持胸椎椎间隙高度、生理曲度,减少应力屏蔽和受力分布不均等情况,避免椎体塌陷、融合器移位影响骨融合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主视图。
附图3为附图1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的右视图。
附图5为附图1的俯视图。
图中,1、融合器本体;2、上端面;3、下端面;4、前端面;5、后端面;6、左端面;61、缺口槽;62、八边形柱状结构;7、右端面;8、通槽;9、通孔;10、凸块;11、显影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宇,未经赵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84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牙垫
- 下一篇:一种超高分辨率视网膜假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