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无心磨床的进给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35113.0 | 申请日: | 2015-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7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翁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文彬 |
| 主分类号: | B24B5/35 | 分类号: | B24B5/3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无心 磨床 进给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给机构,尤其是一种新型的无心磨床的进给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门杆部数控无心磨床的其均通过金刚笔来修整砂轮,金刚笔磨损较快,效率低,不适合大批量生产,且现有的金刚石滚轮修整器的双向进给时其准确度低,导致其不适合用来修整气门杆部数控无心磨床的砂轮。
现有公告号为CN102785165A的专利公开了气门杆部数控无心磨床的金刚滚轮修整器的进给结构,其包括金刚滚轮、滚轮底座,所述金刚滚轮支承于所述滚轮底座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横向进给机构、纵向进给机构,所述横向进给机构位于横向支座内,所述横向进给机构包括横向伺服电机、横向谐波减速器、横向滚珠丝杆、横向丝杆螺母,所述横向伺服电机连接所述横向谐波减速器的输入端,所述横向谐波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横向滚珠丝杆,所述横向滚珠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横向丝杆螺母,所述滚轮底座的一端紧固连接所述横向丝杆螺母,所述滚轮底座、横向支座均支承于纵向导轨座,所述滚轮底座的底部、纵向导轨座的上端面间设置有横向直线的十字交叉滚珠钢导轨,所述纵向进给机构位于纵向支座内,所述纵向支座紧固于支架的一侧,所述纵向进给机构包括异步电动机、纵向谐波减速器、纵向滚珠丝杆、纵向丝杆螺母,所述异步电动机连接所述纵向谐波减速器的输入端,所述纵向谐波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纵向滚珠丝杆,所述纵向滚珠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纵向丝杆螺母,所述纵向导轨座紧固连接所述纵向丝杆螺母,所述纵向滚珠丝杆贯穿所述纵向导轨座,所述纵向导轨座支承于所述支架,所述纵向导轨座的底部、支架的上端面间设置有纵向的直线燕尾导轨,所述滚轮底座的侧面紧固连接有驱动异步电动机,所述驱动异步电动机通过带轮连接所述金刚滚轮的转轴。
但是上述的进给机构是通过两个伺服电机驱动的,相对于气缸,伺服电机存在控制困难的问题,尤其当把待加工的十字轴从上一个工位传送至进给工位时,若涉及到伺服电机的双轴联动,则对进给机构的控制器要求就非常高,这样不仅在制造成本上投入较大,而且后期的检修也相对繁琐。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结合气缸与单台伺服电机的进给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无心磨床的进给机构,包括支架、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底座和磨轮,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通过支架固定,所述磨轮通过底座固定,还包括:
机械手:固定于支架并传动连接有伺服电机,以将待加工的十字轴从上一工位传送至进给工位,还气动连接有第一气缸,以夹放待加工的十字轴;
换向台:固定于第一支撑板且与第一支撑板间连接有旋转气缸,其背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带“V”型槽的定位架;
拨正块:固定于第二支撑板并气动连接有第二气缸,其设置为长条状且朝向换向台的一端设置有倒角;
固定钩:固定于支架并气动连接有第三气缸,其工作时接触待加工的十字轴的一面弧面设置且设置有防滑纹和铰接件以强化对待加工的十字轴紧固;
其中,机械手将待加工的十字轴从上一工位传送至换向台,拨正块对换向台上的待加工的十字轴进行拨正,使待加工的十字轴水平放置,固定钩将拨正后的待加工的十字轴传送至磨轮进行加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伺服电机来驱动机械手,使得机械手将待加工的十字轴从上一工位传送至换向台时具备更高精度,通过第一气缸驱动机械手夹放待加工的十字轴,使得夹放效率高,其余的部件如换向台、拨正块和固定钩均采用气缸来驱动,使整体的控制体系为一个伺服配合多个气缸,这样控制起来较为方便,对控制器要求也降低,也便于后期的故障排查及修理,通过在换向台的定位架上开设“V”型槽,使得待加工的十字轴在换向台上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通过在拨正块上设置倒角,使得拨正块在拨动待加工的十字轴时更加容易,通过在固定钩上设置防滑纹和铰接件,以强化对待加工的十字轴紧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机械手包括:
连接板:通过第一气缸固定于支架;
第一夹板:设置于连接板背向气缸的一面,并设置于连接板的一端,且滑移连接于连接板;
第二夹板:设置于连接板背向气缸的一面,并相对第一夹板设置于连接板的另一端,且滑移连接于连接板。
所述第一夹板相对于固定连接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一“U”型口且朝向第二夹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圆形槽。
所述第二夹板相对于固定连接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二“U”型口且朝向第一夹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圆形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文彬,未经翁文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5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