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座椅调节装置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4370.2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4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硕;梁展;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6 | 分类号: | B60N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黄健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调节 装置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和汽车,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车辆使用者对乘坐舒适性和操作简便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及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一般汽车座椅会设置座椅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座椅的前后位置,通常的座椅调节装置仅供前排乘员调节前排座椅的前后位置,后排乘员往往无法手动调节前排座椅的前后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和汽车,用于后排乘员手动调节前排座椅的前后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前排座椅下方的移动调整组件,所述移动调整组件具有手柄;所述前排座椅朝向后排座椅一侧设置有副踏板,所述副踏板与所述手柄通过杠杆机构连接,以通过副踏板带动所述手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杠杆机构包括杆体和固定设置的杠杆支点,所述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手柄的端部,所述杆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副踏板。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的一端和所述手柄的端部焊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排座椅上的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位于所述副踏板和所述杠杆支点之间,所述限位支架具有限位通孔,所述杆体的一端穿过所述限位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前排座椅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调整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排座椅底部的滑道,所述滑道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滑道内滑设有滑动调节杆,所述滑动调节杆上设置有能与所述多个定位孔中的任一个相配合的调节件,所述滑动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手柄用于控制所述调节件从所述多个定位孔中的任一个中嵌入或滑出。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为限位弹簧,当所述滑动调节杆位于所述滑道上方的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弹簧嵌入所述多个定位孔中的第一定位孔内,当所述滑动调节杆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弹簧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滑出并嵌入第二定位孔内。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具有如上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调节装置通过在移动调整组件上增加杠杆机构,达到连动效果,杆体延伸至前排座椅后部,这样后排乘员也可以实现调节前排座椅前后位置的功能。同时,本实用新型成本较低,座椅调节装置能够直接安装在前排座椅下部,对于现有结构的改动较小。设置有上述座椅调节装置的汽车能够显著提升后排乘员的舒适性,从而提升车辆内饰档次,提高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调节装置安装于前排座椅下方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调节装置安装于前排座椅下方的左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移动调整组件
11-手柄
12-滑道
13-定位孔
14-滑动调节杆
15-调节件
20-副踏板
30-杠杆机构
31-杆体
32-杠杆支点
40-限位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调节装置安装于前排座椅下方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调节装置安装于前排座椅下方的左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调节装置能够适用于多种型号的汽车及汽车座椅。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前排座椅下方的移动调整组件10,所述移动调整组件10具有手柄11;所述前排座椅朝向后排座椅一侧设置有副踏板20,所述副踏板20与所述手柄11通过杠杆机构30连接,以通过副踏板20带动所述手柄11转动。
后排乘员需要调节前排座椅的前后位置时,向下压动副踏板20,通过杠杆机构30的传动,使得手柄11向上抬起,从而解锁移动调整组件10,使其能够前后调整位置,从而带动前排座椅前后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43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