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极紫外光源性能参数的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0632.3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7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谢婉露;吴晓斌;陈进新;王魁波;罗艳;张罗莎;王宇;崔惠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 光源 性能参数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紫外光源性能参数测量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旋转调节结构实现极紫外光源性能参数的快速测量系统,属于极紫外光学测量领域。
背景技术
极紫外光源作为极紫外技术研究领域中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参数的测量是一个必须的关键工作。
与激光器性能参数的测量不同,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可在大气环境中传播,因此可在大气环境下快速完成测量设备安装、更换、参数测试。且可通过使用分束镜对待测激光进行分光、同时完成各个性能参数的测试,如专利CN101782435B中所述。而极紫外波段的光在大气环境下几乎全部被吸收,因此极紫外光源性能参数的测量需要在真空环境下进行。且没有极紫外波段的分束镜对光进行分束,所以通常在极紫外光源研制过程中,对光源的带内的能量、光斑、脉宽、脉冲稳定性等参数的测量方法,是依次将极紫外能量计、光斑测量仪、脉宽测量仪等仪器装置安装在极紫外光源出光口处,从而进行对应参数的测量。由于每次更换出光口的测量设备,都需要将光源停止运行、拆下已经安装的测量设备,才能安装新的测量设备、开始新参数的测量,这个过程需要破坏现有的真空系统,而重新建立真空系统、启动极紫外光源耗时较长,影响光源的参数测量效率。另一方面,极紫外光源每次重新启动后,会因为工作气体Xe气、缓冲气体Ar气的稍微不同,输出的性能参数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参数间测试的工作状态不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多次破坏真空环境、多次更换安装测量设备、每次测量工作条件不同的问题,为了在同一工作状态下、快速的完成各个性能参数测量,提高测量效率以及测量准确性,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快速测量极紫外光源性能参数的系统。并以测量极紫外光源的13.5nm±2%波长带宽内的性能参数为实施例,对该种测量系统加以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其提供了一种极紫外光源性能参数测量系统,其包括:
EUV光源腔室,其中设置有光辐照源,用于辐射光;
反射镜腔室,其中设置有反射镜,用于将所述光送入测量腔室;
测量腔室,其中设置有旋转调节装置;
其中,所述EUV光源腔室、反射镜腔室和测量腔室配置有一套抽气泵组以及相应量程的真空计;
所述旋转调节装置包括:旋转圆盘、至少一个前置部件装载结构、至少一个测量仪器探测部件以及旋转转盘的支撑调节结构;
所述旋转圆盘开有至少一个通光孔,所述至少一个前置部件装载结构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通光孔内;所述至少一个测量仪器探测部件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通光孔后方;
所述旋转转盘的支撑调节结构包括:
第一调节杆,其为中空结构,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圆盘,并将所述旋转圆盘悬空连接到所述测量腔室后壁的接口法兰上;
第二调节杆,其穿过所述第一调节杆内部及所述旋转圆盘中心孔,以旋钮方式固定在支撑板上;
支撑板,其固定于所述测量腔室底部腔壁上;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杆可旋转地带动所述旋转圆盘在光轴垂直面内旋转;所述第二调节杆可旋转地带动所述旋转圆盘沿光轴方向前后移动。
其中,所述旋转转盘的支撑调节结构还包括:
第一调节旋钮,其与所述第一调节杆连为一体,为中空结构,且位于所述测量腔室外部;
第二调节旋钮,其与所述第二调节杆连为一体,且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旋钮后方。
其中,所述旋转圆盘包括多个通光孔,且所述多个通光孔中心位于同一个同心圆上。
其中,所述前置部件装载结构上可安装一种或多种前置部件。
其中,所述前置部件装载结构中间具有通光孔,通光孔后方为装载槽,所述装载槽内具有螺纹面,前置部件放置于所述装载槽后,通过圆环固定,所述圆环外部为螺纹面,与所述装载槽内的螺纹面相配合。
其中,所述反射镜腔室内设置有第一多层膜反射镜和第二多层膜反射镜,所述第一多层膜反射镜为平面反射镜,用于反射入射光,所述第二多层膜反射镜为用于聚焦的球面反射镜,用于反射从所述第一多层膜反射镜反射出的光;所述第一多层膜反射镜以使光入射角小于45度的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多层膜反射镜以使所述第一多层膜反射镜反射出的光平行出射出去的角度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多层膜反射镜和第二多层膜反射镜均为镀有Mo/Si多层膜的反射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06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