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装箱顶板辊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95609.X | 申请日: | 2015-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5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木胜;李明富;刘阿缔;刘化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力丰机床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王国标 |
| 地址: | 52824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 顶板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压模具,特别是集装箱顶板的辊压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产中,如彩钢瓦、集装箱侧板等,因截面形状连续规范,一般采用辊压成形生产,分为钢卷料连续辊压成形后定尺剪切或卷料定尺剪切后单板辊压成形两种,其生产效率高,节约能源、节省劳动力,便于自动化生产。但是,对于截面形状不是连续的工件,如集装箱顶板等,由于其是盲波顶板(即集装箱顶板中间有一凹陷部,四周封闭结构,见附图1),因截面形状不连续,而且凹槽深浅变化,不利于连续辊压成形,从而导致在实际生产中,集装箱顶板基本都是采用压机用模具压制成形,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浪费能源,不便形成连续生产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辊压模具,使得集装箱顶板能进行连续的辊压生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集装箱顶板辊压模具,所述辊压模具,包括有相互啮合的阴模与阳模,所述阴模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围绕着阴模的外周,所述凹槽包括有起始端与结束端,所述起始端与结束端不重合;所述阳模上设有至少一个凸块,所述凸块围绕着阳模的外周,所述凸块包括有首端与末端,所述首端与末端不重合;所述凹槽与凸块一一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起始端与结束端均为渐变段且两边倒了圆角;所述凸块的首端与末端均为渐变段且两边倒了圆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压模具有多组,所述多组辊压模具位于同一水平面,多组辊压模具自前往后一字排开;所述多组凹槽的深度自前往后逐渐增加;所述多组凸块的高度自前往后逐渐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模具进行辊压,由于模具的啮合面不是一个平面,当阴模的凹槽与阳模的凸块啮合的时候,就可以加工出集装箱顶板的盲波,当阴模的凹槽与阳模的凸块不啮合的时候,相当于集装箱顶板盲波两端的边。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进行辊压生产,可以大大提高集装箱顶板的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用于盲波的辊压成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现有的集装箱顶板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2~图3,一种集装箱顶板辊压模具,所述辊压模具,包括有相互啮合的阴模1与阳模2,所述阴模1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11,所述凹槽11围绕着阴模1的外周,所述凹槽11包括有起始端与结束端,所述起始端与结束端不重合;所述阳模2上设有至少一个凸块21,所述凸块21围绕着阳模2的外周,所述凸块21包括有首端与末端,所述首端与末端不重合;所述凹槽11与凸块21一一对应。通过机加工的方法在阴模上加工出多道凹槽,然后也通过机加工的方法在阳模上加工出多个凸块,使得每个凸块与凹槽均能啮合在一起,当阴模1与阳模2转动时,两者始终保持紧密接触。当钢板经过阴模1与阳模2时,就会在钢板的表面辊压出一道封闭的凹坑,即集装箱顶板所需的盲波,只需将阴模1的凹槽与阳模2的凸块的长度设置成与盲波的长度相等即可。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凹槽11的起始端与结束端均为渐变段且两边倒了圆角;所述凸块21的首端与末端均为渐变段且两边倒了圆角。为了使得辊压成型的盲波的两端更圆滑,所述的凹槽与凸块的起始与结束都采用渐变加深的过渡处理,而且两边均倒了圆角,既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又减少了钢板开裂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力丰机床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力丰机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56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弯机出料辅助托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冲压负角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