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n型锗生长结构和半导体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6096.6 | 申请日: | 201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1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文;叶剑锋;李世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左光明 |
地址: | 5180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长 结构 半导体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n型锗生长结构 和包括所述n型锗生长结构的半导体器件。
背景技术
锗(Ge)具有比硅(Si)更高的迁移率,即Ge的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分别 是Si材料的2倍和4倍,且Ge能够提供更大的驱动电流和更快的开关速 度。Ge的禁带宽度比Si小,相应地驱动电压也更低。因此,锗(Ge)具有 比硅(Si)更好的光、电、热等性能,并且Ge器件工艺与Si微电子工艺兼 容性良好,将Ge外延层生长在Si衬底上,制备光电器件,进而实现Si基光 电集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掺杂是制备器件用半导体材料的一个重要环节。P型Ge的空穴浓度较 高(~1020cm-3量级),而n型锗的电子浓度不高(~1019cm-3量级),因此, Ge沟道P型场效应管具有很好的性能,但Ge沟道N型场效应管的器件特 性却并不理想,给器件性能带来不利影响。掺杂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离子 注入,还有一种是原位生长。对于离子注入掺杂,由于注入缺陷的作用,n 型杂质离子如磷(P)、砷(As)和锑(As)在Ge中的激活率不高,并且扩 散严重,导致n型锗的电子浓度较低,并且掺杂界面不陡峭,难以形成浅结。 对于原位生长掺杂,由于生长周期较长,在生长的过程中,杂质离子向下扩 散严重,掺杂电子浓度也难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n型锗生长 结构,以解决现有n型锗掺杂电子浓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以解决现有含n型锗结 构器件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提供了一种n型锗生长结构。所述n型锗生长结构包括Si衬底和依次生 长在所述Si衬底表面的Si1-xGex缓冲层、Ge本征层、Si阻挡层和n型Ge掺 杂层;其中,所述x是从过渡到0<x≤1。
优选地,所述Si阻挡层为Si层、Si1-yGey层或交替生长的Si垒层/Si1-zGez量子阱层形成的Si/Si1-zGez超晶格阻挡层;其中,所述0<y≤0.3,所述0<z ≤0.5。
进一步地,所述Si层的厚度为5-20纳米;
进一步地,所述Si1-yGey层的厚度为5-20纳米;
进一步地,所述Si垒层的厚度为5-20纳米;和/或所述Si1-zGez量子阱 层的厚度为5-10纳米;
进一步地,所述Si/Si1-zGez超晶格阻挡层中的所述超晶格周期数为3-10
优选地,所述n型Ge掺杂层的厚度为50-200纳米;和/或所述Ge本征 层的厚度为50-2000纳米。
优选地,所述Si1-xGex缓冲层中的x=1,且所述Si1-xGex缓冲层的厚度为 30-200纳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所述半导体器件 包括本实用新型n型锗生长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n型锗生长结构通过在Ge本征层和n型 Ge掺杂层之间增设Si阻挡层,该Si阻挡层能够有效阻碍n型杂质向Ge本 征层扩散,从而提高n型Ge掺杂层的电子浓度,形成陡峭的掺杂界面。
本实用新型半导体器件由于包括本实用新型n型锗生长结构,这样,本 实用新型半导体器件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n型锗生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 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 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60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磷化铟基双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外延层结构
- 下一篇:AMOLED显示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