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减震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1315.3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6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周中亚;刘利斌;王超;孟国玉;常建军;高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闫晓燕 |
地址: | 2501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减震器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器支架。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汽车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减小车体震动,使汽车平稳的行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减震器会不断地往复运动,冲击力较强,目前在载重汽车悬架系统上所用的减震器支架结构复杂且稳定,强度高,但生产工艺困难,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汽车减震器支架,该支架制造工艺简化、节省材料成本,折弯部分采用圆弧过度,保证支架强度,支撑本体和连接体上设有连接口,方便安装,易于连接。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汽车减震器支架,包括支撑本体和连接体,所述支撑本体为U型结构,支撑本体两侧壁上设置有减震器的连接孔,支撑本体与连接体为折弯一体成型制作,连接体上设有固定连接孔。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支撑本体侧壁宽度顶端不小于底端,起到防尘的作用的同时方便减震器活动。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连接体设在支撑本体后壁的下半段,连接体上设有螺栓连接孔,可通过螺栓连接车架。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支撑本体两侧壁上设有同轴铰接孔,减震器通过铰轴配装在支撑本体的侧壁上。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支撑本体的弯折部分以及与连接体的连接部分均采用圆弧过渡,易于加工且分散应力。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支撑本体的侧壁与连接体的夹角为80°-10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得知:采用本支架结构后制造工艺简化、节省材料成本;采用圆弧的设计,减小了应力集中,避免了冲击撕裂;支撑本体和连接体上设有连接口,安装简便易行,降低了对装配人员的要求;支撑本体侧壁宽度顶端不小于底端,可以起到防尘的作用的同时方便减震器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汽车减震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汽车减震器支架与减震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支撑本体,2-连接体,3-螺栓连接孔,4-同轴铰接孔,5-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汽车减震器支架,包括支撑本体1和连接体2,所述支撑本体1为U型结构,支撑本体1两侧壁上设置有减震器5的连接孔,支撑本体1与连接体2为折弯一体成型制作,连接体2上设有固定连接孔。支撑本体1的侧壁宽度顶端不小于底端,起到防尘的作用的同时方便减震器活动。连接体2设在支撑本体1后壁的下半段,连接体2上设有螺栓连接孔3,可通过螺栓连接车架。支撑本体1两侧壁上设有同轴铰接孔4,减震器5通过铰轴配装在支撑本体1的侧壁上。支撑本体1的弯折部分以及与连接体2的连接部分均采用圆弧过渡,易于加工且分散应力。支撑本体1的侧壁与连接体2的夹角为80°。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一种汽车减震器支架,包括支撑本体1和连接体2,所述支撑本体1为U型结构,支撑本体1两侧壁上设置有减震器5的连接孔,支撑本体1与连接体2为折弯一体成型制作,连接体2上设有固定连接孔。支撑本体1的侧壁宽度顶端不小于底端,起到防尘的作用的同时方便减震器活动。连接体2设在支撑本体1后壁的下半段,连接体2上设有螺栓连接孔3,可通过螺栓连接车架。支撑本体1两侧壁上设有同轴铰接孔4,减震器5通过铰轴配装在支撑本体1的侧壁上。支撑本体1的弯折部分以及与连接体2的连接部分均采用圆弧过渡,易于加工且分散应力。支撑本体1的侧壁与连接体2的夹角为90°。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一种汽车减震器支架,包括支撑本体1和连接体2,所述支撑本体1为U型结构,支撑本体1两侧壁上设置有减震器5的连接孔,支撑本体1与连接体2为折弯一体成型制作,连接体2上设有固定连接孔。支撑本体1的侧壁宽度顶端不小于底端,起到防尘的作用的同时方便减震器活动。连接体2设在支撑本体1后壁的下半段,连接体2上设有螺栓连接孔3,可通过螺栓连接车架。支撑本体1两侧壁上设有同轴铰接孔4,减震器5通过铰轴配装在支撑本体1的侧壁上。支撑本体1的弯折部分以及与连接体2的连接部分均采用圆弧过渡,易于加工且分散应力。支撑本体1的侧壁与连接体2的夹角为100°。
本实用新型中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13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横向稳定杆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轮毂的平衡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