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继电器的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8249.X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9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许英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和瑞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08 | 分类号: | B65G4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继电器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继电器端子上 锡机的继电器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继电器种类繁多,如图2所示的继电器90,其中部设有一通孔91, 其首端92和尾端93呈方板状,首端和尾端均设有端子。
常用继电器端子上锡为人工操作,无法跟产品的耐压绝缘测试工序串接起 来,不能构成自动化生产模式。通常是先将继电器耐压绝缘测试后再用手工进 行浸锡,这种生产模式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作业,而且继电器产品耐压绝缘测 试工序放在端子上锡前面一道工序,很容易因为上锡操作不当引起产品的耐压 绝缘测试不良品产生,并且混入合格产品中。这种生产工艺安排存在很严重的 质量管理漏洞,无法真正实现零缺陷生产,也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模式。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授权公告号为CN203838294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继电器端子上锡和 测试的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上一体化设置有用于继电器端子上锡的 上锡系统、以及用于测试继电器耐压绝缘性能的耐压绝缘测试系统;其中,上 锡系统的前端设置有上锡送料皮带线,后端设置有上锡排料皮带线,耐压绝缘 测试系统的前端设置有测试送料皮带线,后端设置有推料机构;所述的上锡排 料皮带线与测试送料皮带线首尾相连,实现继电器从上锡系统往耐压绝缘测试 系统的过渡。
上述实用新型中,所述继电器通过锡送料皮带线从前一道工序送于分度圆 转盘、且通过分度圆转盘上的上锡夹具实现端子朝下的竖向定位;上锡夹具通 过分度圆转盘旋转、且将继电器依次送至助焊剂活动杯和锡液活动杯,分别进 行沾助焊剂工序和上锡工序。上锡后的继电器通过上锡夹具送至排料气缸,并 通过排料气缸将其从上锡夹具上推出、且放置于上锡排料皮带线上;上锡后的 继电器通过上锡排料皮带线竖向式送至夹料送料气缸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第一,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端子上锡设备,在对继电器端子上锡后,通过 上锡排料皮带线竖向式送至下一工位,如继电器端子折弯工位或电阻测试工位, 由于继电器端子竖直向下,在进入折弯工位或电阻测试工位之前还需人工或借 助其他装置将继电器进行一定角度的翻转,如此,使继电器生产的工艺流程复 杂化;
第二,继电器端子上锡后,通过上锡排料皮带线竖向式送至折弯工位或电 阻测试工位,除对继电器进行一定角度的翻转操作外,还需对继电器在折弯工 位或电阻测试工位进行固定操作,如此,使继电器生产的工艺流程复杂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继电器的输送系统,包括旋转盘、中转机构、直线输送机构;
所述旋转盘枢接在架台上;所述旋转盘的边缘处设有上锡治具,所述上锡 治具包括固定在旋转盘边缘的连接板、安装在连接板端部的支座;所述支座的 底部开设多个并列设置的方形第一卡口,每个第一卡口内设一插杆,所述插杆 可与继电器中部的通孔配合;
所述中转机构安装在架台上且位于旋转盘的旁侧;所述中转机构包括支架、 第二升降气缸、第一旋转气缸、第一伸缩气缸、第二伸缩气缸、第一顶块、第 一顶杆、第一活动槽条;所述第一旋转气缸安装在支架上,所述第一伸缩气缸 安装在第一旋转气缸的旋转轴上,所述第一顶块呈长条状,第一顶块安装在第 一伸缩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一顶杆的数量相同于插杆的数量,相邻两根第 一顶杆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根插杆之间的间距,第一顶杆安装在第一顶块上; 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安装在第一旋转气缸的旋转轴上,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安装在 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上,所述第一活动槽条的横截面呈凹字形,第一活动槽条 安装在第二伸缩气缸的活塞杆上,第一活动槽条位于第一顶杆的下方;所述中 转机构还包括第三升降气缸、条形中转台;所述条形中转台安装在第三升降气 缸的活塞杆上,所述条形中转台的顶面上开设两条平行的槽,继电器的方板状 的首端和尾端可卡入两条平行的槽;所述中转机构还包括平移气缸、安装在平 移气缸活塞上的抓取机构;当上锡治具旋转至下料工位时,所述上锡治具和条 形中转台分别位于第一旋转气缸的两侧;所述抓取机构位于条形中转台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和瑞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和瑞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82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